第七十五章:回京觐见,三色锦囊。 (第2/2页)
他声音拔高,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这可是几十年来头一遭啊!历来都是我天朝上国忍气吞声,割地赔款以求安宁,何曾有过胡虏主动低头的日子?
此番壮举,可谓扬我国威,大涨我大炎臣民的颜面!满朝文武,无不欢欣鼓舞!”
曾锁目光灼灼地看向陈福禄,语气充满了赞叹:“而这一切,皆因将军您啊!
是您在梁国屡破强敌,火烧已氏筑京观,杀得胡虏胆寒,这才逼得他们不得不低头!陛下闻之,龙心大悦,对将军更是赞不绝口!”
顿了顿,他继续说道:“再者,眼看还有月余便是正旦年节,如今北境战事既息,天下太平。
陛下思念功臣,特命咱家前来,召孔太守与陈将军即刻启程,回京面圣,参加正旦大朝会,接受封赏,此乃莫大荣耀啊!”
听着曾锁眉飞色舞的讲述,看着孔立那与有荣焉,满面红光的欣慰表情,陈福禄心中却是一片冰冷。
东齐议和?
那拓跋凌野刚刚复出主持大局,已经和西魏对峙多日,以他的性格和眼光,绝不会真心实意地向大炎朝廷求和。
事出反常必有妖。
陈福禄几乎瞬间就嗅到了其中缓兵之计的味道。
然而,圣意已下,使者当面,他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孔立显然也沉浸在为国争光,得沐天恩的喜悦中,并未察觉异常。
陈福禄压下心中的警兆,对着曾锁再次抱拳:
“原来如此!末将叩谢陛下天恩!定当随舍人与恩师一同返京!”
动身前往襄阳的前夜,梁国城内灯火阑珊,寒意深重。
陈福禄站在窗前,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并无多少奉召入京的喜悦,反而萦绕着一股挥之不去的隐忧。
北方战事变数很多,他不知道西魏的将领是何成色,但拓跋凌野绝对是个打仗专业户。
若是战事顺利,拓跋凌野突然南下,那梁国不一定能保得住。
襄阳朝廷更是波谲云诡,他这一去,不知何时能归,梁国这刚刚创下的一点基业,绝不能有失。
他转身,取出三个早已准备好的锦囊,颜色质地各异,来到张媛媛在梁国城的住处。
“媛媛,”陈福禄将锦囊递上,神色郑重,“我此行入京,归期未定。梁国乃我等根基,万不可有失。这三个锦囊,一定要收好。”
张媛媛接过锦囊,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但没有多问,只是静静听着。
陈福禄指着红色的锦囊:“此囊应变北方战事。若东齐背信,或西魏来犯,局势危急时方可打开。”
又指向黑色的:“此囊应变梁国内部之乱。若有宵小作祟,或官员异动,危及根本时打开。”
最后是那个看起来最不起眼的麻布锦囊:“此囊应变产业之变。若煤矿、水泥厂、火炕工坊遇官府刁难,恶意竞争或意外变故时打开。”
“囊中已有应对之策。非到万不得已,切勿提前观看。梁国……就托付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