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制药厂图纸到账 (第2/2页)
消息传出去,社员们炸了锅。有人说苏瑶野心大,放着干部不当非要折腾;也有人说这是好事,以后看病不愁了。苏瑶不管这些,带人在公社周围选址,最后定在河边空地,离水源近交通也方便。
陆战野请了探亲假帮着跑手续。他在部队多年,认识人多,办事比苏瑶顺当。有时苏瑶忙得忘吃饭,他就提饭盒在工地等,看她狼吞虎咽吃完,眼里满是心疼。
这天晚上,苏瑶整理图纸,陆战野从包里掏出个小本子递给她。是那本《战地急救手册》,上面密密麻麻写满注释,都是他按自己经验补充的。
“学学上面的急救方法。”陆战野坐在她身边,“以后建厂难免磕磕碰碰,懂点急救没坏处。”
苏瑶翻着手册,看遒劲的字迹心里暖暖的。突然想起什么,从抽屉拿出小布包,里面是她攒的钱:“我所有积蓄,你拿着。建厂需要钱,先用着。”
陆战野推回去:“钱的事不用操心,我跟部队说了,他们愿意无息贷款。张教授也答应联系设备厂家了。”
苏瑶愣住了,没想到他都安排好了。看他棱角分明的侧脸,鼻子突然有点酸。
“陆战野,谢谢你。”她小声说。
陆战野转头,借煤油灯光看着她:“跟我客气啥?再说也是为咱们自己。以后孩子们头疼脑热,能及时用上药。”
提到孩子,苏瑶笑了。陆星辰迷上制药厂图纸,天天拿铅笔在上面画,说以后要当制药工程师。陆诗涵缠着去工地看“大房子”,说要在里面当护士。
“厂子建好了,让星辰去实验室帮忙,诗涵去药房抓药。”苏瑶笑着说。
“那宇轩呢?”陆战野问。陆宇轩最近迷机械,天天围着工地推土机转。
“让他修设备啊。”苏瑶说,“他对机械不是挺感兴趣吗?”
两人相视一笑,煤油灯光晕在墙上晃,把影子拉得老长。
没过多久,市里批文下来,还拨了启动资金。设备厂家也说最快三个月运设备过来。张教授派了两个学制药的高材生过来指导。
开工那天锣鼓喧天,比上次生态种植试点成功还热闹。李书记剪彩,苏瑶拿图纸给工人们讲施工要点。陆战野站旁边看着,觉得她穿工装裤的样子,比穿干部服还好看。
中午休息,二柱子端着大碗过来,里面是他媳妇做的红烧肉:“苏主任,尝尝!补补!”
苏瑶刚要接,有人喊:“苏主任,电话!市里来的!”
跑到公社办公室接电话,是市卫生局王局长。对方说省领导听说建制药厂的事,很重视,下周要亲自视察。
“苏主任,这可是好机会!”王局长在那头说,“好好准备,给省领导留个好印象。”
挂了电话,苏瑶手心冒汗。陆战野走过来递毛巾:“怎么了?脸都白了。”
“省领导下周来视察。”苏瑶擦着手,“我怕搞砸了。”
“别怕。”陆战野握住她的手,手掌大而温暖,“有我呢。按部就班准备,肯定没问题。”
接下来几天,苏瑶带工人们加班干活,把厂区打扫干净,墙上贴了标语:“安全生产,质量第一”。张教授派来的学生也没闲着,整理技术资料准备汇报材料。
视察那天,省领导车队浩浩荡荡开进公社。苏瑶穿干净蓝布褂子站门口迎接。省领导是头发花白的老爷爷,和蔼可亲没架子。
“你就是苏瑶同志?”老领导握她的手,“年轻有为啊!早就听说你的大名了。”
苏瑶有点不好意思:“领导过奖了,我就是做了点分内事。”
老领导笑着摆手,跟着去视察工地。看得仔细,时不时问技术问题。苏瑶一一作答,条理清晰。
看到青霉素提炼车间模型,老领导突然停下,眼里满是感慨:“想当年,战士们在战场牺牲,很多不是因为伤重,而是缺抗生素。早有这么个厂子,能多救多少人啊!”
转身对随行市领导说:“这个项目要重点支持!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尽快投产!”
视察结束,老领导又握苏瑶的手:“小姑娘,好好干!国家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送走省领导,苏瑶长长舒了口气。陆战野递过一瓶水:“表现不错。”
苏瑶喝了口,突然笑了:“其实我刚才腿都在抖。”
陆战野也笑了,伸手揉了揉她的头发:“我看出来了。”
夕阳把两人影子拉得老长,工地上机器嗡嗡响,像在奏欢快的歌。苏瑶看着眼前一切,心里满是希望。建制药厂只是第一步,以后路还长。但她不怕,因为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晚上回家,孩子们都睡了。苏瑶坐在灯下翻《战地急救手册》。陆战野的字迹苍劲,在煤油灯下泛着光。突然觉得这手册不只是急救指南,更是对方的牵挂与守护。
窗外月光洒进来,落在图纸上,把“制药厂”三个字照得清楚。苏瑶知道明天又将忙碌,但心里满是力量。她在做有意义的事,能改变很多人命运的事。
身后有陆战野温暖的目光,有孩子们纯真的笑脸,有整个红旗公社社员的期盼。这些都是她的动力,永远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