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家书抵万金 (第1/2页)
休沐日的轻松和快乐,像岳麓山涧的薄雾,太阳一晒,书院的钟声一敲,就散得无影无踪。
眼看天气渐凉,山上的叶子染上又一层的秋色,书院里的议论内容也悄悄变了方向。
不少同窗凑在一块儿,低声嘀咕的不再是某句经义的解法,而是掐着手指头算日子,眼神里带着点儿期盼和焦躁——因为马上要到中秋了。
“听说了没?中秋那日,书院好像准休两日!”
“真的?那可太好了!我得赶紧给家里捎个信儿,让我爹派人来接!”
“唉,你家离得近,自然好说。像我们这等路远的,来回一趟光耗在道上就得两三日,怕是难喽……”
这议论也飘进了王明远和李昭的斋舍。
李昭一听,立马从书案上弹了起来,脸上笑开了花:“中秋能休两日?太好了!我娘肯定给我备好了各种我爱吃的菜和月饼!王兄,你放心,等我回来,一定像上次那个粉蒸肉一样给你带一大份!我娘手艺可好了!”
王明远笑着点点头,心里却像被小针轻轻扎了一下,中秋团圆夜,他就要和狗娃在这千里之外的异乡书院里过了。
原本他是想着实在不行就去找季师兄一起,师兄上次休沐时也是这样同他讲过。
但师兄前几日派人送辣椒种子给狗娃时捎了信,特别抱歉地言明中秋那日需得随上官赴宴,实在抽不开身,言语间满是歉意,但师兄自有前程要奔忙,他们也不能总去叨扰。
这异乡的节日,越是临近,那份无处着落的思念就越是缠人。
这日傍晚,王明远刚从学舍回来,就见斋舍门口站着个脸熟的杂役,见他来了,连忙笑着迎上来:“王公子,可算等着您了!有您的信,从北边来的,瞧着像是家书!刚送到书院驿递处,我给您捎来了。”
说着,递过来一个厚实的、边角有些磨损的信封。
北边来的!家书!
王明远心头猛地一跳,赶紧接过,入手沉甸甸的,信封上是熟悉的、略显歪扭的字迹,一看就是虎妞的手笔。
“有劳!多谢!”王明远连忙道谢,摸出几个铜钱塞给杂役。
杂役笑着摆手拒绝:“王公子客气了,顺手的事儿!”,但最终还是被王明远硬塞到了怀里,顺便还附赠了几块狗娃做的点心。
杂役走后,王明远捏着那封沉甸甸的家书,完全不舍得立刻拆开,这封来自家里的家书,也不知是不是路上耽搁了,迟迟不到,可是让他们苦等许久,总是担心大哥路上是不是出了什么状况。
他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翻涌的情绪,快步走进斋舍放好书信,然后便准备去找狗娃,这种家书肯定是要一起看才好。
但还没等他起身,斋舍门“哐当”一声被推开,狗娃风风火火地冲了进来,额头上还带着汗,显然是刚忙完食肆的活计。
“三叔!我听说有信到了?是不是咱家的信?”狗娃眼睛瞪得溜圆,气喘吁吁地问,一脸急切。
“嗯,是家里的信。”王明远点点头,朝他招手,“快来,一起看,我原本才准备去叫你,没想到你消息这么灵通。”
狗娃一听,几步就蹿了过来,挨着王明远坐下,脑袋凑得近近的,呼吸都屏住了。
王明远展开信纸,清了清嗓子,从头开始念。
信里的字迹也大多是虎妞写的,一笔一划很用力,偶尔还有墨团,但能看出写得极其认真。
“三哥、狗娃,见字如面。”
见面词过后,接下来的内容一看就是父亲的语气,定是父亲在念,虎妞在写,“你大哥已平安到家了,一路上没什么事,就是很累,睡了两天缓过来了。
你二哥也写信了,说他在那边也适应了,国公爷对他很好,让我们放心。你们在那边一切可好?”
王明远和狗娃同时松了口气,一直悬着的心总算落回了肚子里,大哥这一路千里迢迢,总算平安回去了,看信上的日子应是送信的商队路上耽搁了,不然早都到了。顺道也得到了二哥的消息,心下更是松了口气。
“湘江府那边花销大,别舍不得吃穿。要是不够用了,千万别硬撑,就写信给家里!我立马就去找张老弟家的镖局,托可靠的镖师给你们捎过去!千万记住了!”
王明远念到这儿,眼前仿佛浮现出爹蹲在门槛上,抽着旱烟,拧着眉头操心他们在外头受委屈的模样,他下意识摸了摸怀里贴身放着的那几张银票,心里又暖又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