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圣旨突至 (第1/2页)
黄玉卿正低头核对着府中采买的账目,窗棂外传来小世子萧明轩咯咯的笑声。她抬眼望去,只见萧劲衍正陪着孩子在院中放风筝,一身玄色常服衬得他肩宽腰窄,侧脸线条在阳光下显得柔和了几分。自那日萧劲衍当众维护她,将苏清柔赶出门后,将军府的气氛便悄然变了。
“夫人,这是这个月的药材入库单。”管事嬷嬷轻声上前,将账本递过来。黄玉卿接过翻看,目光落在血参那一页时微微一顿。空间里培育的血参长势正好,如今老将军虽已苏醒,却还需慢慢调理,这味药正好能派上用场。
正思忖间,院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侍卫的通传:“启禀将军,宫里来人了!”
萧劲衍闻言收敛了笑意,将手中的风筝线递给仆从,大步流星地走向前厅。黄玉卿心头一紧,放下账本紧随其后。她刚踏入正厅,就见一位面生的太监正端着拂尘站在厅中,见他们进来,尖细的嗓音便扬了起来:“镇北将军萧劲衍接旨!”
萧劲衍撩袍跪地,黄玉卿也跟着屈膝,府中众人齐齐跪了一地。那太监展开明黄的圣旨,抑扬顿挫地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镇北将军萧劲衍戍守有功,今朔北防线告急,特命尔即刻携家眷前往镇守,不得有误。钦此——”
最后四个字像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黄玉卿只觉耳边嗡嗡作响。朔北?那是比北疆更苦寒的边境,常年风沙肆虐,更兼与蛮族接壤,战事频发。她抬眼看向萧劲衍,见他脊背挺得笔直,接过圣旨时指尖微颤,却依旧沉声应道:“臣,领旨谢恩。”
太监宣完旨,脸上堆起虚伪的笑意:“萧将军,陛下可是盼着您早日平定朔北呢。咱家这就回宫复命了。”萧劲衍命人奉上厚礼,送走太监后,厅内的气氛瞬间凝重起来。
“将军,这旨意来得太突然了。”副将秦风忍不住开口,“朔北虽有战事,却无需您亲自前往。”萧劲衍将圣旨放在桌上,指腹摩挲着冰冷的卷轴:“陛下的心思,岂是我等能揣测的。”他看向黄玉卿,见她脸色平静,眼中闪过一丝讶异。
黄玉卿确实惊讶,却更多的是镇定:“既已接旨,便只能准备动身。只是朔北苦寒,老将军和明轩怕是受不住。”萧劲衍点头:“我会安排妥当。你先去收拾行李,尤其是药材和御寒之物,越多越好。”
回到房中,黄玉卿立刻进入空间。灵泉潺潺流淌,药田里的药材郁郁葱葱。她想起萧劲衍的话,心中一动,开始清点空间里的物资。粮食、药材、种子……这些东西在朔北都是稀缺之物。她又取出灵泉水,分装在几个陶罐里,打算带在身边。
正忙碌着,门外传来敲门声。“玉卿。”萧劲衍的声音响起。黄玉卿开门让他进来,见他眉头紧锁,便知他心中忧虑。“是不是有什么不妥?”她轻声问道。萧劲衍坐在桌边,沉声道:“京中暗流涌动,这道圣旨来得蹊跷。我怀疑,有人不想让我们留在京城。”
黄玉卿心头一凛:“是因为老将军的病?还是……”萧劲衍摇头:“或许都有。但更可能的是,有人忌惮我手中的兵权。”他看向黄玉卿,眼中带着一丝歉意,“让你跟着我受苦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