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第一把椅子 (第1/2页)
第一把“承物”椅完工那日,工坊里像是完成了一场庄严的仪式。
柳青、周明、王婶,连同爷爷和李阿婆,都围在这把椅子旁。
灯光下,冬柳框架挺拔如山脊,春柳与老藤交织的椅面流畅如瀑,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最苛刻的审视。
“完美。”周明赞叹道,拿出手机从各个角度拍摄。
“这辈子没编过这么精细的活儿。”王婶摸着光滑的藤条,感慨中带着自豪。
爷爷没说话,只是用手仔细按压了每一个关节处,最后微微颔首。
柳青亲自做了最后一遍检查,然后小心翼翼地打包,发往杭州的“竹韵茶舍”。
她甚至附上了一张手工卡片,简述了制作理念和保养方法。整个过程,她都怀着一种近乎神圣的郑重。
等待反馈的那几天,工坊里洋溢着乐观的气氛。大家都觉得,这把椅子必将为工坊赢得满堂彩。
然而,第五天下午,“竹韵茶舍”老板的电话来了。
柳青笑着接起,准备接受赞美,却听到对方语气中带着一丝为难和遗憾:
“柳小姐,椅子收到了,造型和工艺确实没得说,我和客人都夸了半天。但是……有个小问题,不知道方不方便讲?”
柳青的心微微一沉:“您请说,任何问题我们都会负责。”
“就是……坐上去的时候,或者稍微一动,椅子内部会发出一点轻微的‘咯吱’声。声音不大,但在我们这种安静的环境里,就有点……影响体验了。”
咯吱声?柳青愣住了。她反复测试过,明明一点声响都没有!
“您确定吗?会不会是地面不平?”
“试过了,不是地面问题。听起来像是木头摩擦的声音。”
挂断电话,柳青的脸色让工坊瞬间安静下来。她说明了情况,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不可能。
“肯定是他们不会保养!南方那么潮!”
“是不是运输磕到了?”
“再仔细想想,哪个环节可能出问题?”
大家把制作流程从头到尾捋了一遍,甚至把留下的边角料和同批柳条藤条又测试了一遍,依旧毫无头绪。
那种声音,仿佛幽灵一样,存在于客户的描述里,却无法在工坊复现。
一种挫败和焦虑的气氛开始蔓延。
第一件限量作品就出问题,还是这种难以捉摸的问题,对士气的打击是巨大的。
一直沉默的爷爷,用烟袋锅敲了敲椅子的腿:
“别瞎找了。十有八九,不是你们手艺的事。”众人看向他。
“冬柳性烈,新伐的更是。”爷爷缓缓道,
“从咱这干冷的北方,突然到了湿乎乎的南方,木头吃进了水汽,里头那点看不见的榫卯接缝,一胀一缩,较上劲了,能不响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