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新官上任三把火(上) (第2/2页)
“陈处长,我们干调度几十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老韩试图辩解。
“韩所长,经验宝贵,但不能替代规章和科学分析。”陈锋语气平和,但目光锐利,“我要的不是‘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怎么能做得更好、更安全’。从今天起,每一个非惯例调度命令,必须附上简要的风险评估和备用方案。”
老韩脸色不太好看,但看着陈锋不容置疑的眼神,和其他几位副处长沉默的态度,只好闷声应下。
【这小子,手伸得真长…调度所的事也管这么细…】老韩心里憋着火,却也不敢明着对抗。
两把火烧下去,运输处的风气明显为之一紧。推诿扯皮的少了,抓落实的多了;凭感觉办事的少了,讲规章程序的多了。虽然底下人叫苦不迭,但运行秩序却肉眼可见地好转,一些小隐患被提前发现排除。连一直冷眼旁观的局领导,也微微点头,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有点魄力和办法。
陈锋没有沾沾自喜。他知道,这只是初步立威,建立了规矩的框架。运输处积弊已深,真正要扭转局面,还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尤其是人的问题。几个副处长中,除了一个年纪较大、临近退休的还算配合,另外两个,一个与原处长老王关系密切,对他这个空降兵心存芥蒂;另一个则有些能力,但观望情绪浓厚,出工不出力。
如何打破这种局面,调动起整个班子的积极性,是他接下来要面对的难题。而第三把火,他准备烧向运输效率和新技术应用。他带来的那个编组站信号联锁优化方案,或许可以在运输处找到更大的舞台。但这需要时机,也需要说服局里投入资源。
下班回到那个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四合院,已是华灯初上。院里邻居看他的眼神更加复杂,敬畏中带着疏离。许大茂远远看见他,立刻缩回了屋。中院贾家的灯光昏暗,隐约传来孩子的哭声。
陈锋推开自己冷清的屋门,生起火炉。巨大的工作压力让他身心俱疲,但内心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感。这里是他休憩的港湾,而他的战场,在那片钢铁轨道交织成的广阔网络之中。
他拿起暖壶,发现是空的。这才想起,忙得连打水的时间都没有。他自嘲地笑了笑,拎起水桶走向公用水龙头。院里的日子,依旧琐碎而真实,提醒着他从哪里来,也衬托出他此刻肩上担子的分量。
水龙头流出清冽的水,注入桶中,发出哗哗的声响。陈锋望着四九城冬季深沉的夜空,心里清楚,运输处的这场硬仗,才刚刚开始。但他已经找到了自己的节奏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