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引蛇出洞 (第1/2页)
后院杂物棚的清理工作,在陈锋提出的“公平方案”下,不温不火地进行着。各家磨磨蹭蹭,三天期限到了,也没清出个所以然,最后不了了之。许大茂想借机生事的企图落了空,在院里安分了不少,只是那双眼睛看陈锋时,更多了几分阴郁。
陈锋乐得清静,将全部精力投注在局里的棋局上。通过赵科长提供的线索,他基本锁定了新兴机械厂那个外号“侯大前门”的侯科长。但如何将这条线与设备处内部的李福海,乃至吴副处长坐实,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机会,随着年底的临近,悄然浮现。局里下达通知,要求各业务处室上报下一年度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计划,并附带详细的可行性报告和预算估算。这是一年一度争取资源的关键时刻,也是各处室内部矛盾最容易激化的节点。
陈锋敏锐地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引蛇出洞”的好机会。他决定主动出击,精心准备了一个项目——“基于试点成果的编组站信号联锁系统优化推广项目”。这个项目旨在将西黄村站的成功经验,系统化、标准化后,在全局具备条件的编组站进行推广。项目技术含量高,预期效益显著(安全、效率双提升),符合局里重视技术革新的新风向,但相应地,所需资金额度也较大。
在处务会上讨论年度计划时,陈锋将这个项目作为重点提了出来,并附上了厚实的技术论证和效益分析报告。
果不其然,吴副处长第一个跳出来反对。这次,他学乖了,不再直接攻击项目本身,而是抓住了资金问题大做文章。
“陈副处长的想法是好的。”吴副处长皮笑肉不笑地说,“但是,咱们处里每年的资金盘子就那么大,僧多粥少。你这个推广项目,预算要得太多!如果都投到这个项目上,其他段厂基础的设备更新、维护怎么办?比如机务段一批老旧的机车故障诊断设备,车辆段急需的轮对探伤仪,这些可都是直接影响行车安全的关键设备!不能为了一个‘锦上添花’的优化项目,耽误了‘雪中送炭’的基础保障吧?”
他这番话,听起来冠冕堂皇,站在了“保障安全”的道德制高点上,而且拉拢了那些指望基础设备更新的段厂势力。
几个亲信科长立刻附和:
“吴处长考虑得周全!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
“是啊,下面段里对基础设备更新的呼声很高!”
陈锋早有准备,不慌不忙地回应:“吴副处长的担忧可以理解。但我认为,安全投入也要讲究效率和前瞻性。编组站是枢纽,编组站作业效率低下、安全隐患多,本身就是影响全局运输安全的最大短板之一。我们的优化项目,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短板,是更高层次、更有效率的安全投入。至于基础设备更新,当然也要保障,可以在资金分配上统筹考虑,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与会者,最后落在郑处长身上:“而且,这个推广项目一旦成功,其带来的效率提升和安全保障,将极大缓解全局运输压力,产生的间接效益,远非单纯更新几台基础设备可比。我相信,局领导也会看到这一点。”
郑处长沉吟不语,显然在权衡。陈锋的项目前景好,但吴副处长代表的“基本盘”意见也不能不顾。
会议没有当场定论,郑处长决定将两个方案(陈锋的推广项目和吴副处长强调的基础设备更新计划)都上报局里,由局领导定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