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风起于青萍之末 (第1/2页)
西黄村站试点成功的红利,陈锋吃得很稳。他没急着大规模推广,而是稳扎稳打,又选了两个条件不同的编组站进行第二轮试点,进一步验证方案的普适性和优化细节。这份不骄不躁、注重实效的作风,赢得了局里更多务实派领导的认可。郑处长乐得清闲,索性将更多日常管理权限下放给陈锋,自己只把握大方向。
设备处内部,吴副处长消停了一段时间后,似乎又有些按捺不住。明着对抗不敢,便开始在一些需要部门协同的工作上软抵抗。比如陈锋这边推动新试点需要协调机车车辆配合,吴副处长分管的车辙科就总能找出各种理由拖延、打折扣。
陈锋也不动气,每次都将协调过程、对方理由、造成的延误及潜在影响清晰记录,形成简报送郑处长阅知,同时抄送相关协作部门。几次下来,运输处、机务处那边对车辆科意见很大,连局调度所都过问了一次。郑处长不得不把吴副处长叫去敲打了一番,吴副处长憋了一肚子火,却无可奈何。陈锋这种阳谋,让他有劲没处使。
这天下午,陈锋正在看第二轮试点的中期报告,王娟敲门进来,脸色有些古怪,手里拿着一张皱巴巴的传单似的纸。
“陈处长,刚才…刚才不知道谁从门缝底下塞进来的…”王娟把纸放在桌上。
陈锋拿起来一看,是一张用钢板刻印、字迹歪扭的小字报,标题赫然是《质问设备处陈锋:是技术革新还是沽名钓誉?》。内容极尽挖苦之能事,说他搞试点是“劳民伤财”、“哗众取宠”,质疑试点数据的真实性,甚至含沙射影地提到他“倚仗安监处旧势力,打压处内老同志”,最后还上纲上线,扣了顶“不顾国家资金紧张,好大喜功”的帽子。
没有署名,但字里行间的语气和指向,陈锋不用读心术也能猜到来源。他冷笑一声,把字报揉成一团,扔进了废纸篓。
“无聊。”他对一脸紧张的王娟说,“以后这种东西,直接扔掉,不用给我看。”
王娟松了口气,连忙点头:“是,陈处长。”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小声说:“处里…好像有人在传这个…”
“让他们传。”陈锋语气平淡,“做好自己的事。”
王娟应声出去了。陈锋走到窗前,看着楼下。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更像是一种狗急跳墙的无能狂怒。说明对方在正规渠道上已经拿他没办法了。他非但不生气,反而更踏实了几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四合院那边,许大茂的嘚瑟劲儿还没过去,新的风波又起来了。
这次是因为房子。
这几年,院里各家孩子渐渐长大,住房越来越紧张。阎埠贵家阎解成要结婚,家里挤不下;刘海中家刘光天也谈了对象;连傻柱,都琢磨着把雨水接回来住。后院的许大茂和娄晓娥倒是一直没孩子,占着两间房,惹得不少人眼红。
不知道谁起的头,院里开始流传一种说法,说陈锋现在是副处长,级别够了,按政策应该由单位分配更好的住房,不该再占着院里这间小耳房。这房子空出来,可以解决院里更困难住户的需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