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金韵风华 (第1/2页)
系里的决定像一阵春风,迅速吹遍了法律系的每个角落。成立文体社团的消息不胫而走,在学生中引起了前所未有的热烈反响。长期处于高压管理和单调学习生活中的学生们,仿佛久旱逢甘霖,压抑已久的热情瞬间被点燃。
报名通知通过各班班委下发后,申请表格像雪片一样飞向陈秋铭的办公室。不仅是大一的新生,连大二、大三的学长学姐们也纷纷询问能否加入。而法律四班的学生们,听说社团是由陈秋铭负责筹备,更是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度,超过一半的同学提交了报名表,其中甚至包括平时对集体活动并不太热衷的李一泽和几乎从不参与闲事的郑燚——当然,郑燚在提交表格后,特意找到陈秋铭说明:“陈老师,我只是表示支持,具体事务性工作可能无法承担太多。”陈秋铭自然理解这位得力干将的精力分配。
看着桌上厚厚一摞报名表,陈秋铭感到欣慰的同时,也意识到了任务的繁重。社团的架子搭起来容易,但要让它真正运转起来、发挥作用,需要一个有热情、有能力、有责任心的核心团队。
这天晚上,他将在211宿舍休息的典晨阳、林晓安、段雪平,以及正好在宿舍的袁友三、靳皓、蒋子轩叫了过来。小小的宿舍顿时显得有些拥挤,但气氛却很热烈。
“叫你们来,是想听听你们的意见。”陈秋铭开门见山,“社团报名情况很好,现在关键是选出一个理事会,尤其是社长的人选。你们是班级的班委和宿舍长,了解同学,有没有合适的人选推荐?”
他的话刚落,蒋子轩就第一个蹦了起来,嗓门洪亮:“铭哥!这还用推荐吗?现成的人就在这儿啊!社长,我来当!保证给您干得红红火火!”
陈秋铭看着他哭笑不得:“你?蒋子轩,你先说说,你会什么?有什么特长能带领社团?”
蒋子轩被问得一噎,挠了挠头,随即又挺起胸膛:“特长……我……我热情高啊!我嗓门大,能号召人!不会的我可以学嘛!”
众人都笑了起来。林晓安拍了他一下:“得了吧你,社团可不是光靠嗓门就行。要我说,郑燚最合适!她唱歌、跳舞、体育运动,哪样不厉害?简直就是十项全能!而且做事靠谱,大家肯定服气!”
陈秋铭摇摇头:“郑燚不行。她是学习委员,本身任务就重,是我的左膀右臂,离不开她。不能再给她加担子了。”
典晨阳思考了一下,说:“陈老师,我觉得谷江河可以。他以前当过兵,是退伍回来的,身体素质、纪律性都没得说,体育方面也很厉害。就是……”他顿了顿,“他对班级里的事参与度一直不高,有点像之前的李一泽,比较独来独往。”
靳皓附和道:“对,谷江河有能力。队列训练的时候就看出来了,动作标准,还有点小领导范儿。就是得想办法调动起他的积极性。”
袁友三推了推眼镜,小声说:“其实……一泽挺合适的。他带我们踢足球的时候,挺有领导风范的,安排战术、调动情绪都很有一套。”
“一泽也不行。”陈秋铭再次否决,“他在辩论社那边很受翁老师器重,听说有意培养他接任社长。一个人不能身兼两个社团的主要职务,精力顾不上,也不合规矩。”
一直沉默的段雪平这时开口了,声音平稳:“陈老师,三班的常锦昊怎么样?他是学校社团联合会的成员,对社团运作比较了解。球踢得好,组织能力也不错,人也挺仗义。”
“常锦昊……”陈秋铭沉吟着,这个名字他有点印象,是吴简平那个班的,好像确实是个活跃分子。“嗯,这是个不错的人选。还有其他推荐吗?”
大家又七嘴八舌地提了几个名字,陈秋铭都一一记下。最后,他总结道:“好,情况我都了解了。过几天我们组织一次竞选大会,让报名的同学自愿上台竞选,由全体社团成员投票决定。公平公开公正。”
会后,陈秋铭特意找来了谷江河。
谷江河很快来到211宿舍,他敲门的声音沉稳有力,得到允许后推门而入,身姿挺拔如松。站在陈秋铭面前,依然是标准的军姿,双手贴于裤缝,目光平视,透着军人特有的干练和严谨。
“陈老师,您找我。”他的声音不高,但清晰干脆。
“放松点,江河,坐下说。”陈秋铭指了指椅子。
谷江河依言坐下,但腰板依旧挺得笔直。
“我经常在南区体育场看到你锻炼,很坚持。”陈秋铭笑着打开话题。
“是,陈老师。在部队养成的习惯,一天不活动一下,总觉得缺点什么。”谷江河回答得简短直接。
“听说你以前当过兵?”
“是。服役两年,去年退伍回来的。”
“感觉和班级同学相处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适应?”
“都挺好。同学们都很年轻,很有活力。”谷江河的回答依旧克制,“可能我年龄稍大两岁,经历的事情也多一点,想法有时候不太一样,所以私下玩得少一些。但相处没有问题,集体活动我都会参加。”
陈秋铭点点头,切入正题:“系里要成立文体社团,这件事你知道吧?”
“知道,我已经报名了。”
“好。我和一些同学聊过,大家都觉得你的组织能力和责任心很强,希望你能成为社团的骨干。这次找你来,也是想问问你个人的意愿,有没有兴趣竞选一下理事会的职位,比如副社长之类的?”
谷江河几乎没有犹豫,立刻回答:“服从老师安排。如果需要我为社团出力,我愿意尝试。”
“不是服从安排,”陈秋铭纠正道,“社团是同学们自己的组织,要有主动性和热情。如果你自己有这个意愿,就认真准备一个竞选发言,谈谈你对社团管理的想法。过几天会召开大会进行公开竞选。”
谷江河的眼神波动了一下,随即变得更加坚定:“我明白了,陈老师。我会认真准备的。”
几天后,陈秋铭带着初步的筹备情况和一份他起草的《法律系学生文体社团章程(草案)》,来到江芸主任的办公室向她和潘禹会副主任汇报。
“报名情况非常火爆,远超预期。这说明同学们对丰富课余生活有着强烈的渴望。”陈秋铭首先介绍了报名情况。
江芸满意地点点头:“好事啊!说明我们做这个决定是正确的。”
潘禹会在一旁哼了一声,没说话。
“关于社团的名称,”陈秋铭继续说道,“我们广泛征求了报名同学的意见,目前比较集中的提议是‘金韵风华文体社’。大家觉得社团成立在这个金色的秋天,‘金韵’寓意秋天的韵味和收获,‘风华’则代表我们法律系学生的风采和才华。我觉得这个名字不错,既有意义,也好听。”
江芸沉吟了一下,笑着点头:“金韵风华……嗯,确实挺好。金色秋天,风华正茂。我同意,就叫这个吧。”
潘禹会似乎想挑点毛病,但张了张嘴,也没说出什么反对的理由,只好默认。
陈秋铭接着拿出那份他花了几个晚上仔细推敲撰写的章程草案,递给江芸和潘禹会:“这是社团章程的草案,明确了社团的宗旨、组织机构、成员权利与义务、活动管理、经费来源等重要事项。请两位主任过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