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9 章 压力 (第2/2页)
赵国强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敲击着,沉默了一会儿。
李毅飞的沉稳和隐约透出的底气,让他有些摸不透。
他原本准备好的施压话语,似乎都打在了棉花上。
最终,他摆了摆手,语气缓和了不少:“好吧,你说得也有道理。
总之,把握好度,稳定是第一位的。
有什么情况,及时沟通。”
“请市长放心,我会掌握好分寸。”李毅飞知道,赵国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施压维稳,变成了现在的观望和些许动摇。
这微妙的变化,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城郊那栋隐秘的别墅里,赵明远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他也收到了风声,似乎纪委的调查方向在调整,更让他心惊的是,隐约听到有人在暗中打听三年前旧案的一些细节。
“妈的!李毅飞这个王八蛋,是不是真让他摸到什么东西了?”赵明远对着电话低吼,声音里充满了恐慌。
电话那头的刘总,声音依旧冷静,但也能听出一丝凝重:“明远,稍安勿躁。
现在情况不明,自乱阵脚最蠢。
李毅飞可能是在虚张声势,也可能真有点东西。
但我们不能赌。”
“那怎么办?”
“两手准备。
第一,让你手下那几个知道太多事的人,立刻出去避风头,没有我的通知不准回来!
第二,光在网上造势不够了,得给李毅飞找点更实在的麻烦。
我在省里找的关系已经动了,很快会有分量更重的人出来说话。
另外,那个周建斌,必须牢牢控住,他知道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关键时刻也能坏事儿!”
赵明远眼中闪过狠戾:“我知道怎么办了。周建斌那个老滑头,敬酒不吃吃罚酒!”
周建斌此刻正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内心波涛汹涌。
赵明远的人刚刚又给他打了电话,这次不再是利诱,而是赤裸裸的威胁,提到了他多年前经办的一笔模糊账目问题。
恐惧像毒蛇一样缠绕着他的心脏。
然而,李毅飞刚才在视频会议上的强硬姿态,以及隐约传来的市长态度似乎有所软化的消息,又让他看到了一丝希望。
他想起李毅飞交代他留意各部门动向的任务,这既危险,也是一条真正的投名状。
周建斌咬咬牙,做出了决定。他拿起一份需要送交李毅飞签字的普通文件,深吸一口气,走向书记办公室。
进门后,他先是例行公事地汇报了文件内容,然后,趁着李毅飞低头签字的空隙,用极低的声音快速说道:“书记,财政局企业科那边,今天突然加快了对明远矿业旗下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的例行年检流程,有点反常。”
李毅飞签字的笔顿了一下,随即恢复正常,头也没抬,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
周建斌知道,信息送到了。
他拿起签好的文件,恭敬地退了出去,后背已被冷汗湿透。
这一步,他彻底踏上了李毅飞的船,再无回头路。
方何伟在纪委的指定地点,心态已经平稳了许多。
调查人员对他的态度明显更加客气,问询的重点也开始转向举报信的细节和可能存在的诬告动机。
但他依旧保持高度警惕,回答每一个问题都深思熟虑,不透露任何关于案件侦查的具体进展,尤其保护好李毅飞和郑桐的秘密调查。
他将这段被迫“休息”的时间,变成了梳理案情的契机。
在脑海中,他将杨铭案、钱老四的毒品网络、境外资金线索、以及赵明远集团的商业版图反复拼接,试图找出那个最关键的连接点。
一个优秀老警察的直觉告诉他,真相已经不远,但最后的突破,往往隐藏在最不起眼的细节之中。
郑桐小组的进展也在继续。
对那位曾发表不利言论的“知名学者”的背景深挖有了初步发现:该学者主持的一个研究项目,其主要资助方竟是一家与明远矿业有关联的“文化基金会”。
同时,对王德海的进一步询问中,王德海在情绪稳定时,模糊地回忆起,当年他受到压力时,似乎感觉到那个给他打电话的分局领导,也并非最终决策者,背后好像还有“更上面的人”在关注。
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正在被一根无形的线慢慢串起。
而李毅飞,就是那个执线的人。
夜幕降临,李毅飞独自站在办公室的窗前,望着楼下市委大院门口闪烁的警灯和偶尔驶过的车辆。
手中的手机屏幕上,是郑桐发来的最新简报,关于那位学者与赵明远集团的隐秘关联。
李毅飞眉头微蹙,意识到这场斗争的范围和深度,可能远超出他最初的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