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使命 (第1/2页)
七、神谕与王座
实验室的消毒水气味还没散尽,林夏将第七份培养皿推到老陈面前时,铠甲的能量膜正泛着冷光。培养皿里的琼脂培养基上,红色的葡萄球菌菌落组成了规整的螺旋图案,像她用显微镜观察过的星系旋臂。
“这是我标记的第一象限。”她的指尖在培养皿边缘划过,留下道浅白色的痕迹——铠甲表层的纳米探针刚刚完成灭菌,“链球菌在第二象限形成生物膜,放线菌的抗生素分泌区在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是对照组,我会引入噬菌体观察种群平衡。”
老陈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划出刺耳的声响。他抬头时,眼镜片反射着培养皿的红光,像两块凝固的血珠:“你要把这里变成……微型战场?”
“是生态观测站。”林夏纠正他,伸手掀开操作台下方的暗格。里面藏着个巴掌大的金属盒,打开时,十二根纤细的光纤像触须般弹出,末端的微型镜头在灯光下闪烁,“这些会同步传输画面到你的终端,每根光纤对应一个观测点。”她拿起根光纤,将其末端粘在培养皿内壁,“当我需要支援时,会用发光真菌发送三组短脉冲——这是我们的暗号。”
老陈的手指抚摸着金属盒的边缘,那里刻着串模糊的编号,是三年前“蚁穴”项目立项时的代码。“你说带着人类的希望……”他的声音突然低下去,像沉在培养基底的沉淀,“可这到底是希望,还是另一场灾难?”
林夏转身走向“蝶蛹”装置。钛合金舱体在晨光里泛着银灰色的光,能量管线像血管般微微搏动。她抬手按住舱壁,铠甲的生物传感器瞬间亮起,与装置的接口完成对接。“你还记得婆罗洲白蚁巢里的共生真菌吗?”她的声音透过金属传来,带着种奇异的共鸣,“它们为白蚁提供营养,白蚁为它们传播孢子,这不是灾难,是共生。”
老陈没再说话。他看着林夏将那盒光纤的主机藏进通风管道,看着她用紫外线灯消毒培养皿周围的台面,看着她将一支装满抗生素的注射器放在操作台角落——那是给老陈准备的应急药品,万一实验失败,这些能杀死培养皿里可能泄漏的微生物。
“这次会待多久?”当林夏钻进舱体时,老陈突然问。他的钢笔尖在笔记本上洇出个墨点,像颗正在扩散的细菌菌落。
“七天。”林夏的声音从舱内传来,带着金属的回响,“如果第七天没有信号,启动自毁程序。”舱门缓缓闭合,将她的脸藏在阴影里,“别让我的研究变成别人的武器。”
老陈看着舱体表面亮起的纹路,那些蓝色的光带顺着管线流动,像培养皿里蔓延的蓝细菌。他突然想起十五年前,林夏第一次走进实验室时,也是这样站在仪器前,眼里的光比任何菌落都要明亮。
“蝶蛹,启动。目标尺度:1:100000。坐标:第一象限观测点。”
空间压缩的瞬间,林夏展开了翅膀。这一次,疼痛被种奇异的酥麻取代,像无数个微生物在同时亲吻她的神经。视野里的培养皿急速放大,琼脂表面的沟壑变成峡谷,葡萄球菌的菌落化作红色的山峦,而她的翅膀在气流中舒展,能量膜上的星图与培养皿的光纤观测点连成一片。
“同步完成。”原宗铠甲的声音带着种近乎温柔的流畅,“已接入老陈的终端,当前位置:第一象限主峰——编号‘赤焰山’。”
林夏悬停在红色山峦的顶端。葡萄球菌的细胞在她脚下像红色的岩石,细胞壁上的肽聚糖层泛着珍珠般的光泽。她能看到单个细菌正在进行二分裂,细胞从中间凹陷,像被无形的手捏成两半,新形成的细胞膜上,菌毛像刚破土的幼苗般探出。
“原宗,扫描环境。”
“检测到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密度1.2×10⁸CFU/g,存在青霉素抗性基因,周围有微量溶菌酶——来源:你的唾液样本。”
林夏笑了。她想起昨天特意在培养基上吐了口唾沫,原来溶菌酶真的在悄悄杀死这些细菌,像无形的卫士守护着边界。她展开翅膀,在赤焰山上空盘旋,目光掠过那些正在分裂的细菌——其中一个的细胞壁出现了异常,肽聚糖层比同类薄了30%,这是即将死亡的征兆。
“这就是自然选择。”她轻声说。翅膀扇动的气流让那株弱菌摇晃起来,最终破裂成碎片,释放出的细胞质被周围的同类吞噬。在宏观世界里,这个过程需要显微镜观察几小时,而在这里,她亲眼看着生命的淘汰机制在眼前上演。
突然,一阵震动从山脚传来。林夏俯冲下去,看到一群杆状细菌正在穿越峡谷——那是大肠杆菌,它们的鞭毛像螺旋桨般高速转动,拖着绿色的身体在葡萄球菌之间穿梭。领头的大肠杆菌体型比同类大出一倍,细胞膜上布满了黑色的颗粒——那是铁蛋白,能帮助它们在低氧环境中生存。
“是迁徙。”林夏的翅膀微微收紧,“它们在寻找更适合繁殖的环境。”她跟在大肠杆菌群后方,看着它们用菌毛附着在葡萄球菌的细胞壁上,像登山者借助岩石攀爬。当领头的大肠杆菌发现一处凹陷时,它突然停下,鞭毛快速摆动,释放出一种透明的信号分子——几秒钟后,整个菌群都聚集过来,开始在凹陷处筑巢。
“原宗,分析信号分子。”
“检测到群体感应分子(AHL),浓度0.05μmol/L,用于调控菌群聚集。”
林夏看着那些大肠杆菌在凹陷处排列成规整的圆形,像在建造一座城市。它们的细胞膜相互融合,形成通道共享营养,有些甚至主动裂解,为同类提供能量——这不是无序的聚集,是高度组织化的社会行为。
“原来我们对细菌的了解这么肤浅。”她的指尖轻轻触碰一只大肠杆菌,对方的鞭毛立刻停止摆动,像在朝拜。铠甲的能量膜自动弹出根微针,吸取了少量它的细胞质——这是她计划的一部分,收集不同菌群的基因样本,寻找对抗耐药性的线索。
当天下午,林夏在第二象限遇到了麻烦。链球菌形成的生物膜像片透明的果冻,覆盖在琼脂表面,无数根菌毛像触须般伸出,捕捉着周围的营养分子。当她试图穿过生物膜时,那些菌毛突然收紧,像渔网般将她缠住。
“警告!检测到生物膜黏附,强度正在增加!”铠甲的警报声急促起来。林夏挣扎着展开翅膀,却发现生物膜的黏液正在腐蚀能量膜,表面泛起细密的气泡。更可怕的是,生物膜深处传来“嗡嗡”声——那是链球菌在进行群体运动,无数个细胞正在向她聚集。
“原宗,武器模块启动。”林夏的声音带着冷意。
铠甲的肩甲突然弹开,露出两根银色的枪管。能量在枪管内汇聚,发出蓝绿色的光,像压缩的发光杆菌菌丝。“离子脉冲炮准备就绪,有效射程5米,可破坏细菌细胞膜。”
林夏瞄准生物膜最密集的区域,扣动了隐形的扳机。两道蓝绿色的光束射出击中目标,生物膜瞬间炸开个缺口,被击中的链球菌细胞破裂,释放出的DNA片段像彩色的丝带在空气中漂浮。她趁机冲出包围,翅膀扇动的气流吹散了残余的菌毛。
“这就是武器的意义。”她悬停在生物膜上空,看着那些链球菌重新聚集修补缺口,“不是毁灭,是开辟道路。”铠甲的枪管缓缓收回,肩甲恢复原状,仿佛刚才的攻击从未发生。
第三天清晨,林夏在第三象限建立了“神殿”。那是一处由放线菌菌丝编织的穹顶,紫色的菌丝在阳光下泛着金属光泽,顶端的孢子囊像吊灯般垂下,不时释放出黄色的抗生素粉末,形成天然的防御屏障。她用葡萄球菌的细胞壁碎片铺成地板,用大肠杆菌的生物膜做窗户,当阳光透过时,整个神殿会泛起彩虹般的光。
“这里将是指挥中心。”林夏坐在由真菌孢子组成的王座上,翅膀展开时,能量膜与穹顶的菌丝共振,发出悦耳的嗡鸣。她看着光纤传来的画面——老陈正在宏观世界里记录数据,终端屏幕上,她的位置被标记成个闪烁的绿点,像颗微型的恒星。
当天下午,老陈传来了坏消息。终端的屏幕上弹出段文字:“医院送来个耐药菌感染的病人,所有抗生素都无效,你那边有进展吗?”
林夏盯着那段文字,手指在王座扶手上划出痕迹。她想起昨天收集的葡萄球菌基因样本,其中一个携带的耐药基因与医院通报的高度相似。“原宗,调出基因序列对比。”
屏幕在她眼前展开,两条螺旋状的基因链相互缠绕,不同的碱基对闪烁着红光。“匹配度97%,差异在于第1243位碱基——目标样本发生了A→T突变。”
林夏的翅膀突然绷紧。她想起在赤焰山看到的那株弱菌,它的细胞壁缺陷正与这个突变相关。“我知道该怎么做了。”她对着光纤说,“让他们准备噬菌体样本,我需要在第四象限做实验。”
实验在黄昏时分进行。林夏将噬菌体释放到第四象限,看着那些蝌蚪状的病毒像导弹般冲向葡萄球菌。大多数噬菌体都被细菌的耐药基因拦截,但有少数几株成功突破——它们正是针对第1243位碱基突变的变种。
“找到了!”她看着被感染的葡萄球菌破裂,释放出更多噬菌体,“让医院分离这些变种噬菌体,它们能杀死耐药菌!”
老陈的回复很快传来:“已经安排了,谢谢你,林博士。”后面跟着个笑脸表情,像个发光的真菌孢子。
夜幕降临时,林夏站在神殿的穹顶之上。整个培养皿在月光下像块镶嵌着无数星辰的蓝宝石,第一象限的赤焰山泛着红光,第二象限的生物膜像片银色的海,第三象限的放线菌森林闪烁着黄色的光点,第四象限的噬菌体还在进行着无声的猎杀。
“这就是我的王国。”她展开翅膀,能量膜上的星图与培养皿的景象重叠,“在这里,我看到了生命的真相。”原宗铠甲突然释放出强烈的光芒,将整个培养皿照亮,那些微生物在光中舞动,像在朝拜它们的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