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关于父亲 (第2/2页)
首当其冲的姜灼被压在最下面,因为害怕被骂,索性眼泪汪汪地先发制人。
“爹——夭夭疼——”
姜惇叹了口气,把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姜灼扶了起来,拍拍身上沾染的尘土。
“这位就是姜大人的女儿吧,真是粉雕玉琢惹人喜爱,”说媒的阿婆也蹲了下来,笑吟吟的,“魏家小姐温柔贤淑,很是喜欢小孩子,姜大人就算不为自己考虑,也该为姜小姐寻位母亲照顾才是。”
“不用了。”姜惇神情冷淡,“我的女儿自有我来照顾。”
在姜灼十二岁时的一次宴会里,姜灼对景王赵明景一见钟情,当即扬言非他不嫁。
自此开始,姜灼每每来向父亲献殷勤,都是为了从姜惇处打听景王的喜好和行踪。
得知景王喜欢温婉贤淑有才学的女子,姜灼不再穿明红色的裳服,开始苦读诗书,学习音律。
“夭夭喜欢景王什么?”
看着一边读书一边打盹的姜灼,姜惇忍不住发问。
“景王身份尊贵,而且待人接物温和有礼。”刚睡醒的姜灼迷迷糊糊的,但还是用有限的脑容量开始思考,“京城常在一起的小姐们都说景王很好,说只有全京城最优秀的小姐才配得上景王殿下,我要是能嫁给景王,一定会让她们大吃一惊!”
“景王殿下是皇子,即便将来不继位,也会三妻四妾,妾室如云,届时夭夭该怎么办?”
“妾室虽多,但正妻之位只有一个。”姜灼歪歪脑袋,有些不聪明地反问道,“后院姐妹多不是挺好的吗?热热闹闹的。”
姜惇叹叹气,并不再多话。
等姜灼再长大些的时候,便认识了沈观芷,同时也开始沉迷去参加京城的贵女宴会。
姜灼的消息渠道也更多,等姜灼第一次知道自家父亲在朝堂坚决反对立景王为储君时,姜灼还曾气势汹汹地去质问过姜惇。
“景王虽仁厚温雅,但不够杀伐决断,没有自己的主张,这样的性情若是做了一国之君,恐怕是会一味听信小人谗言,实在不是良选。”
“可是!爹!你这让景王怎么看你女儿!”
姜灼很觉委屈。
“景王若是真喜欢你,便不会因我而薄待于你,”姜惇神色淡淡,依旧埋首处理桌上公务,“同样,不是储君佳选的景王若真坐上了那个位置,即便为父不做什么,即便你有朝一日真嫁与景王,你也迟早会被他牵累。”
尚且年轻的姜灼始终不懂父亲所说,只一味哭闹,期待着姜惇会像小时候一样让步,哄自己。
“阿灼,你迟早会知道的,人与人之间最难得的不是权势和地位,而是真心,为父不求你嫁与什么王侯将相钟鸣鼎食之家,只求你一世平安。”
怎么会呢?
景王不仅温雅知礼,而且至今没有妻妾。
不像武威侯这般,纵然权势滔天,但是个风流贪色之徒,因而不受闺秀们待见。
能被大家认可,足可见除了权势地位之外,景王的人品也是极为贵重的,又怎么不算是个真心人呢?
当时的姜灼不明白。
但在很多年后的今天,姜灼才意识到父亲是从这时候开始不再叫自己乳名的,而自己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和父亲疏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