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江南水暖,茧里抽丝(求票) (第1/2页)
青海带回的羊毛、青盐和干鱼迅速填补了厂里的储备。
羊毛交给劳保车间,青盐进了食堂仓库,干湟鱼成了工人食堂加餐的稀罕物。
后勤处张处长特意在食堂小灶请何雨柱吃了顿饭,席间递过一张新任务单。
“雨柱,这次任务可有点‘面子工程’了。”张处长指着单子,“年中要去上海参加轻工业交流会,厂领导班子的‘门面’得撑起来。任务:采购一批真丝料子,给领导们做两身像样的中山装,再备点礼品。”
“真丝?”何雨柱放下筷子,“这玩意儿可金贵,计划内基本到不了咱厂。”
“所以才找你啊!”张处长压低声音,“介绍信开好了,去苏杭碰碰运气。记住,要低调,别扎眼,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他比了个手势,意思是厂里小金库可以动。
———
绿皮火车哐当哐当驶过长江大桥。窗外水网密布,稻田青翠,白墙黛瓦的村落点缀其间,与北方的苍茫截然不同。
马华扒着车窗,看得目不转睛。
“师傅,这江南看着就富庶,弄点丝应该不难吧?”
“富庶?”何雨柱看着站台上拥挤的人群和灰蓝色的工装,“看地方,也看门道。”
他们没有直奔国营丝绸厂,而是按何雨柱的意思,先到了杭城郊外一个叫“双溪”的蚕桑公社。
正是春蚕上簇吐丝的季节,空气中弥漫着桑叶的清香和一丝微妙的蚕室气味。
公社老支书姓沈,戴着老花镜,听完何雨柱的来意,叹了口气:“同志,不是俺们不想帮忙。好茧子、好丝,都紧着完成上面任务,出口换外汇。计划外的,难!就算有点瑕疵品处理,也早被关系户订走了。”
“瑕疵品?”何雨柱捕捉到关键,“沈书记,我们不要出口级的好料。就是点边角零头,或者颜色不太匀的,只要能做身衣服就成。厂里领导出去开会,代表的是咱工人阶级的脸面。”
沈书记推了推眼镜,仔细打量何雨柱,看他穿着洗得发白的工装,说话实在,不像是那种打着旗号谋私利的。他犹豫了一下:“边角零头……倒是有一些。都是缫丝厂筛选下来的‘乱丝’、‘结头丝’,织不了大件料子,做点小东西还行。你们要?”
“要!”何雨柱干脆,“按处理品价格,现金结,绝不叫您为难。”
沈书记点点头:“成。不过量不大,就几十斤散丝,颜色也杂。你们得自己想法子弄成料子。”
“没问题。谢谢沈书记!”何雨柱立刻让马华跟着去仓库提货。他自己则留在公社,跟沈书记聊起春蚕收成。
“今年桑叶好,蚕壮实!就是人手不够,摘桑叶、喂蚕、上簇,都赶一块了,社里老少齐上阵还忙不过来!”沈书记指着远处桑田里弯腰劳作的社员。
正说着,公社大喇叭突然响起急促的通知:“全体社员注意!气象站紧急通知!今夜有强对流天气,可能有冰雹!请各生产队立刻组织人手抢收熟蚕!重复一遍……”
桑田里顿时一阵骚动。熟蚕一旦被冰雹砸,损失就大了!
“坏了!”沈书记脸色大变,也顾不上何雨柱了,抓起草帽就往外冲。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