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李洛的总结?(感谢大棒更打人的盟主) (第1/2页)
五大联赛的青训体系很重视年轻球员的心理疏导。
阿森纳主帅-温格,在90年代末期向英足总提交了一份《关注球员心理发展》的建议,希望所有俱乐部设立专职心理顾问。
他认为:
青训营中67%的球员在21岁前退出职业足球,需通过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适应现实;
英超联赛的对抗很残酷,初登赛场遭受到强烈外界压力,赛后必须要接受心理疏导。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套流程操作下来,慢慢地就有点变味了,相关新闻报道:有些小将认为自己心理很健康,却被心理疏导师说不健康。
二十一世纪了,按照俱乐部心理疏导师的标准,谁都有点心理不健康...
...
李洛没机会跟鲁尼去感受灯红酒绿。
此刻正坐在一间通风的大房子,接受曼联心理医生的疏导。
得到明天是休息日的消息时,他不再彷徨和紧张,而是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做。
紧张和彷徨是没有用的,时间不再是争分夺秒的紧迫,要静下来解决问题。
“李?”
“你刚刚有在听我说吗?”
“哈哈,没关系,你脑子里肯定是在仔细复盘比赛,那我们聊着轻松的话题吧:通过俱乐部拍摄的录像,我发现斯旺西两名球员在比赛中恐吓你。”
“但是你却笑着回应他们...”
“你有心理疾病。”
心理医生简单地做了自我介绍:32岁的汉姆,年轻时加入过法国陆军,因伤退役后成为了南安普顿的队医,这两天刚刚跳槽到曼联。
此刻,他面色凝重,语气温和:“打开你的心扉吧。”
李洛:“???”
搞什么啊?
说我有病?
拿我搞绩效呢?
“汉姆,我很正常。”
“不,你不正常,正常的孩子面对恐吓会发怒、或恐惧,但是你没有。”
“翻阅过往纪录,你以前在绿茵场上也不在乎对手的垃圾话,心理问题应该持续了很多年。”
“...”
心理疏导环节,没有持续太久。
李洛绝对不会怀疑自己有心理问题,随便敷衍了几句,匆匆离开。
片刻后,一个名叫林加德的年轻小将嬉皮笑脸地走进屋子。
无忧无虑的笑容,很讨喜。
汉姆重复了一模一样的话术:“你笑着回应了对手的挑衅,你有心理疾病,你不正常...”
林加德呆滞地张大嘴巴,随即站起身,跳了一个舞,笑嘻嘻地跑了。
...
俱乐部的大巴司机很热情,一口一个英雄,笑着把李洛送回了曼联一线队的宿舍。
后勤人员表示已经今天已经帮他搬好了行李:从青年队宿舍搬到一线队宿舍。
宿舍区很安静。
两头柯利牧羊犬猛地冲出,束缚它们的锁链被绷紧到极致,但也只是叫唤了几声,它们似乎看到大巴车上的曼联队徽后便立刻安静了下来,随着温和清脆的铁链磨地声,慢慢钻回大门两侧的狗窝。
一线队警卫亭的保安,是个胖乎乎的老头,第一次与华国少年面对面,兴奋地挥手:
“李,你今夜在梦剧场的表现太出色了,我可得提前跟你要签名!”
吹了吹夜风,李洛的心态轻松了不少:
“是吗?把笔拿过来,我现在给你签名。”
“哈哈,那你可不能让范加尔先生知道了,他有新的规定...”
“没关系,你让我签很多次的话,我可没时间!”
他迅速地签下了自己的中文名字,便在后勤人员的指引下,抵达了宿舍房间。
关上门,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给教练组写赛后的个人总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