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8章 弹棉花 (第1/2页)
天刚擦黑,林父带着两兄弟冒着飞雪匆匆忙忙地赶回来。
在屋门口,三人抖了抖衣服帽子上的雪,取下围巾,进厨房洗把热水脸,喝口热水暖暖,缓了一会儿,吃饭。
“今儿个,我去柱子家里,发现他们的棉衣棉裤全部都要翻来晒,棉被太薄,要加棉花。还有后院老太太家里的棉被也是一样的。”
“家里的情况怎么样?”林父等林母说完,问道。
“当家的,家里的棉被也要弄,特别是老大老二的。这全部加棉花不现实,我打算凑点棉花,请弹棉匠上门来。”
老百姓家都是加点棉,重新弹,至于做新被子,那是结婚等大事才做的,费钱又费棉花。
“那好,家里的事你看着安排的。”这些锁事都是林母拿主意。
“当家的,老家什么情况?”他们专门送粮食和钱回去,看看两位老人。
“还好,柴火跺码得高高的,加上我们拿回去的玉米面,粮食够够的。到时候弄到棉花,送些回去。其他的扫雪之类的,老大会安排的。”平日里的锁事,林大伯会安排。
“妈,爷爷说,下雪不方便,让我们杀年猪的时候再回去。”林志刚高兴地说。
“那感情好。”杀猪就有肉吃,林母很高兴。
吃完饭,林母将林解放背回来的红薯,萝卜,雪里蕻,收起来。
基本上每个月,林志刚他们家都会给爷爷奶奶,送点玉米面之类的细粮,给老人家换换口味。至于林解放拿回来的粮食,多少是个心意,各论各的。
林母看着床上那堆棉袄,心里飞快盘算着。后院老太太家里要3斤棉花,柱子家里要5斤棉花,我们自己家要13斤,乡下老家要5斤,还得给他大伯考虑几斤,干脆凑个整30斤吧。
“当家的,我算过了,一共要30斤棉花。”
“好。你让几个孩子都先去供销社看看,分开买,能买多少买多少,我找纺织厂那边买点。”林父开口道。30斤棉花不好弄,一边弄点,凑凑。
赶在大雪这个节气,棉花终于凑齐了。供销社只买到5斤棉花,其他25斤棉花,是林父用蘑菇给纺织厂换的。
周末,今天是个好日子,天气晴朗。一大早弹棉匠,扛着他的木弓和木槌,来到院里,按顺序来,先从聋老太太的被子开始,之后是何雨柱家,最后是林志刚家。
“师傅,可以开始了。”
“好勒。”院里响起了嘭,嘭,嘭的声音,弹棉匠是按棉被的床数收费,中午要包饭。
林家,何玉柱正在准备做午饭的材料,要先把白面馒头做出来,面粉是何雨柱拿过来的。聋老太太坐在灶前烧火,林母在清中午吃的菜。这个饭菜可不能差了,传出去丢人。
林志刚在地窖里查看蘑菇菌丝的生长情况,条件有限,不同温度情况下的生长情况,需要详细记录。他哥一早送9斤棉花,回去了。
林志刚记录好,掀开旁边的簸箕,那是前几天林志刚算着时间,发的豆芽。回屋里拿了个盆,收了2斤多豆芽,中午添道菜。
“妈,给,中午加道菜。”林志刚把满满一盆黄豆芽递给林母。
“呦,还是道稀含菜。”林母看着盆里的豆芽,感慨道。
中午之前,老太太的被子弹完了,何雨柱家的还差点。
中午吃的白面馒头,清炒豆芽,猪肉酸菜炖粉条,韭菜炒鸡蛋。洪师傅看到菜,笑眯了眼,吃着特满足。
吃完饭,洪师傅坐了一会儿,不歇了,继续干。
上午弹完的棉被,趁着天气好,放在中院晒太阳。
院里的人,听见弹棉花的声音,响了一上午,下午又开始了。
“老阎,你看老太太家和柱子家,被子都重新弹了棉花,再晒晒太阳,晚上盖在身上,肯定暖和得不得了。”阎大妈望着院里的棉被,特羡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