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4章 民为邦本 (第1/2页)
江小满这几日都在盘算着该如何给阿义、阿勇、阿正三人分工。
说实话,三人里面最有天赋的是阿勇,只学了几日,调馅的咸淡拿捏得与江小满几乎不差,包小笼包时褶子匀整,连炸玉兰饼都能凭手感判断油温,油花溅得比江小满还少。
至于阿义、阿正,剁肉、包小笼包、包馄饨都只能达到江小满的及格线,阿正包小笼包时经常破皮,包馄饨时稍稍好一点。阿义比他稍强些,至少能保证馅心完整。
倒是阿义最拿手的烤鱼、烤肉,火候掌握得比江小满还稳,撒料的时机分毫不差,算是把这门手艺练到了家。
正思忖着,一个穿着青绸丫鬟打扮的姑娘来摊子前,目光先扫过忙碌的阿勇三人,最后落在江小满身上,语气带着点不容置疑的倨傲,“要三十笼小笼包,送到江临书院易班。”
“老板娘,得劳您亲自送一趟。”
江小满抬头,扫了那丫鬟一眼,立马便认出,她正是那日跟在苏明月身后的丫鬟。
阿勇正往笼屉里摆包子,闻言抬头,“客官,还是我去送吧。”
“三十笼小笼包,说多不多,说少也不少,我家老板娘扛不动。”
那丫鬟却梗着脖子,眼神往江小满身上瞟,“我家小姐说了,非老板娘亲自送不可。”
江小满垂眸浅笑,这哪是要小笼包,分明是冲着她来的。
她擦了擦手,语气平静,“成,我送。”
“只是三十笼太多,我一个人送不了,得找人帮我搭把手一起送。”
丫头撇撇嘴,没反对,只丢下句,“我在书院门口等着”,便扭着腰先走了。
阿义急了,“嫂子,这分明是找茬!”
“大哥不就在易班吗?上次来闹事的女的,也是易班的,这丫鬟定是她派来的。”
“没事。”江小满拍了拍他肩膀,示意他别紧张,“送上门的银子,不赚白不赚。”
“况且,我正好也想看看阿烬读书的地方。”
“阿义陪我一起送。”
江临书院门口的青石板路铺得十分平整,江小满和阿义推着辆木推车,三十笼小笼包码得整整齐齐,刚走到书院大门口,就见那丫鬟双手叉腰站在那儿,见了他们,眼皮都没抬一下。
“跟我来吧!”丫鬟在前头带路,径直往东侧的游廊走去。
越往里走,墨香气越浓,偶尔还能听见学子们的读书声。
江小满正好奇打量着,就见游廊尽头的石桌旁围着好几人,为首的正是苏明月。
“江小满,你可算来了。”苏明月的目光在江小满沾着面粉的围裙上扫了一圈,嘴上说着过意不去,语气里却裹着几分施舍般的傲慢,“劳你跑一趟,实在是过意不去。”
江小满让阿义将木推车上的三十笼小笼包搬下来,码在石桌上,淡淡道,“苏小姐您要的三十笼小笼包,清点一下吗?”
“急什么?”丫鬟在收到苏明月的眼神示意后,从桌上端起一碟精致的枣泥糕,递给江小满,故意晃了晃,糕上的金箔粉簌簌往下掉。
“这可是城西糕点铺的招牌,一两银子一碟呢。”
“我们小姐想请江娘子尝尝,这点心与江娘子的小笼包比又如何?”
江小满没接,只是笑着道,“我家包子是用来填肚子的,面粉是好面粉,肉馅是鲜肉馅,虽比不得苏姑娘的点心精致,却也实在。”
“若是数量无误,我便回去了,摊子离不开人。”
“实在?”苏明月忽然笑了,眼尾的轻蔑藏都藏不住,“江小满,你可知这书院里的学子,将来都是要科考入仕的。”
“他们吃的点心,用的笔墨,哪一样不是精品?就你这粗糙的包子,怕是连给他们垫脚都不配。”
周围几个世家子弟跟着起哄笑起来,有人阴阳怪气地开口,“苏小姐好心请你品尝糕点,你怎一点都不领情?”
“莫不是怕吃过这般精致的点心后,这实在的小笼包便再也难以入口。”
阿义气得脸红脖子粗,握着拳头就要冲上前,“你们胡说什么!你们书院不知道多少学生在我们摊子买包子吃……”
“阿义。”江小满抓住他的手腕,声音平静得像一汪深水,她转向苏明月,目光落在那叠枣泥糕上,忽然发问,“苏小姐是觉得,这一两银子一碟的糕,比农户种的米、磨得面金贵?”
苏明月愣了下,随即昂着头道,“自然。”
“农户的米面随处可见,这枣泥糕却是老师傅亲手做的,怎能相提并论?”
“所以金贵的是那位老师傅?”江小满视线扫过在场学子,轻笑问到,“敢问诸位,谁人知一亩稻田要经过多少辛勤劳作,才能产出一石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