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你们不是清除者,是传染源 (第2/2页)
整个会议室死寂无声。
林疏月紧紧抿着嘴唇,片刻后,她猛地站起身,声音决绝:“我正式申请,立即对魏承渊采取强制羁押措施,并进行全面的精神状态评估。”
中午十二点二十九分,市局看守所审讯室。
冰冷的金属桌椅反射着天花板上惨白的光。
魏承渊坐在对面,神色一如既往的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嘲弄。
“一个疯子的胡言乱语,一张三十年前的旧照片,这就是你们的证据?”他冷笑着看着林疏月,“三十年了,还有人会相信一个疯子的话?”
林疏月没有与他争辩。
她沉默着从物证袋里取出那些被塑封好的烟盒纸,一张,两张,三张……她将七张烟盒纸并列,用胶带整整齐齐地贴在两人之间的防弹玻璃上,正对着魏承渊的视线。
六张写着死亡记录,最后一张是空白的。
魏承渊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凝固。
他的目光从那些熟悉的名字和日期上划过,眼神深处有什么东西正在剧烈地翻涌。
当他看到那几张烟盒纸时,他那如磐石般稳固的镇定,终于出现了一丝裂缝。
他死死地盯着那些炭笔字迹,喉结滚动了一下,过了许久,才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几乎听不见的话:“他……怎么还活着?”
林疏月捕捉到了他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惊骇。
她淡淡地回应,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透了玻璃:“有些记忆,水泥是封不住的。”
下午四点十一分,江岸旧闸口。
风很大,卷着江水的湿气扑在脸上。
宋昭扶着步履蹒跚的老张,走到了那座巨大的水泥封冢前。
这里,是他父亲宋建国最后牺牲的地方。
老人双膝一软,跪在了冰冷的地面上,浑浊的泪水顺着脸上的沟壑流下。
他从怀里掏出最后一张,也是唯一一张空白了很久的烟盒纸,上面只写着四个字:“宋建国,壬戌七日”,后面跟着两个字,“未归”。
他颤抖着掏出一根小小的炭笔头,在那张烟盒纸上,用力地添上了一笔,将“未归”的“未”字,改成了“归来”。
宋昭没有打扰他,只是默默地取出了那支一直带在身边的录音笔,按下了播放键。
一段经过处理的、循环的语音在风中响起,沙哑而坚定:“宋某,到岗。”
这是从当年应急通讯频道里截取的,他父亲最后的声音。
“宋某,到岗。”
老张的身体猛地一震。
他缓缓地从地上站起来,像一尊饱经风霜的石像,面向着波涛翻滚的江面,用尽了生命中最后残存的力气,张开嘴,对着风雨和江水,嘶声大喊:“到——!”
声音穿透了风声,穿透了水声,仿佛跨越了三十年的时光,完成了一场迟到的点名。
远处,一辆伪装成市政工程车的厢式货车里,小林默默地调整着高清长焦镜头,将这一幕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晚上七点五十五分,纪检云端服务器跳转节点之一。
苏晚的指尖在键盘上飞舞,屏幕上的数据流像瀑布一样刷新。
忽然,一道红色的警报代码跳出。
魏承渊的终端又上线了。
“他还在尝试连接引爆程序!”苏晚沉声对通讯器里的林疏月说道。
但她很快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等等,目标变了!不是废品回收站……他把目标切换到了……档案馆主电源中枢!”
“立刻切断!”林疏月的声音传来。
“来不及了,他在用备用线路!”苏晚当机立断,双手化作残影,在物理层面上强行切断了那条线路的连接,同时反向植入了一段她自己编写的追踪代码。
三分钟后,屏幕上弹出一个精确的IP定位:魏承渊的家中,书房。
林疏月亲自带队,用最快的速度冲进了魏承渊的家。
门被撞开,屋内却空无一人。
书房里,电脑还亮着,一杯茶放在桌上,尚有余温。
茶杯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一行字迹潦草的字:
“只要没人再提壬戌,历史就会闭嘴。”
几乎是同一时刻,法医中心。
唐雨柔刚刚结束一份报告的撰写,她走到窗前,习惯性地望向城市的夜景。
突然,她瞳孔一缩。
市中心的方向,一栋建筑的楼顶,代表最高安全等级的红色应急灯骤然亮起,在黑夜中闪烁着不祥的光芒,像一只流血的眼睛。
那是纪检委主控中心大楼。
而那刺眼的红色警报,只有一种可能——主控室,完全失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