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停电那秒,灯亮了 (第2/2页)
他只是冷静地拿出私人加密手机,将报告的每一页都仔细拍下,照片经过二次加密,通过一个他从未启用过的特殊通道,上传至省纪委的服务器。
发送成功的提示亮起后,他删除了手机里的一切痕迹,将文件原样放回证物袋,重新封存。
做完这一切,他站起身,晨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孤单而决绝。
上午十点零五分,市纪委第二监察室紧急会议。
会议室里气氛肃杀,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主位上的林疏月身上。
她的脸色比清晨时更加冷硬,眼神如刀。
“各位,”她没有半句废话,直接按下了投影仪的遥控器。
屏幕上,铁盒的照片、文件的影印件、魏承渊的签名被逐一放大,清晰地呈现在每个人面前。
“三十年前,我们失去了一位优秀的同志。我们一直以为那是一场意外,一个悬案。但现在,真相告诉我们——”
她停顿了一下,锐利的目光扫过全场,“这不是悬案,是谋杀。而凶手,用我们最引以为傲的制度本身做外壳,包藏了他长达三十年的罪恶!”
话音落下,满座皆惊。
魏承渊,这个在政法系统内几乎等同于“权威”和“楷模”的名字,此刻却与“谋杀”这个词血淋淋地联系在了一起。
林疏月无视众人的惊愕,声音愈发冰冷:“根据《监察法》相关规定,我宣布,立即启动对市公安局常务副局长魏承渊的留置审查程序。行动组已经出发。”
会议室里死一般的寂静,只剩下中央空调微弱的送风声。
会后,林疏月的年轻秘书,小林,回到了档案室。
他翻开自己的工作日志,在当天的记录下,只写了一行字:“今天,我看见了灯。”写完,他合上本子,脸上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平静。
他走出办公大楼,步履坚定地走向街角的邮筒,将一叠厚厚的复印件塞了进去。
信封上没有寄件人信息,收件人分别是三家最以深度调查著称的媒体,以及省高级人民法院。
他知道林疏月的官方渠道需要时间,而有些事,一旦见了光,就再也回不去了。
傍晚五点四十八分,修复室。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刚刚停歇,空气中满是清新的泥土气息。
苏晚将那只开启了风暴的铁盒,静静地放回了特制的证物箱里,然后轻轻盖上了盖子。
一道斜阳穿透乌云的缝隙,像一束舞台的追光,恰好打在工作台的角落。
那里,摆放着一张宋昭偷偷放在她这儿的旧照片。
照片上,一个穿着老式警服的年轻男人,抱着一个还是孩童的宋昭,笑得格外灿烂。
那是宋昭的父亲,宋警官。
苏晚伸出手,指尖轻轻拂过照片上那张年轻的笑脸,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说:“你们写的字,我们读到了。”
而在城市的另一端,市公安局的监控中心里,小林坐在他熟悉的工位上,第一次没有理会耳机里传来的、那串极有规律的“灯语”敲击声。
那是他和某个上级之间的秘密联络方式,在过去几年里,他像个提线木偶一样,忠实地传递着每一个指令。
他缓缓摘下耳机,扔在桌上。
屏幕上,无数个监控画面交织闪烁,映出了他自己那张年轻而又疲惫的脸。
他看着屏幕中的自己,低声说了一句。
“我不是工具了。”
夜幕再次降临,城市在暴雨的洗刷后显得异常宁静,仿佛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魏承渊被带走的消息在极小的范围内扩散,却已经掀起了看不见的惊涛骇浪。
所有人都以为,接下来将是一场漫长的、关于证据和程序的博弈。
然而,深夜,当所有人都陷入沉睡时,宋昭那台经过最高级别加密的手机,突然在寂静中震动了一下。
屏幕上没有来电,没有短信,只有一条来自省物证数据中心后台的系统推送。
那是一条非人为触发的、冰冷的系统警报:
【警告:档案编号A-07201987(宋XX殉职案)法医原始卷宗,访问权限被紧急提升至最高级。
操作IP定位:市法医中心,恒温解剖室。】
宋昭看着屏幕上那行字,瞳孔猛地缩成一个点。
那份三十年前的尸检报告,他以为永远不会再有人触碰的卷宗,动了。
而那个时间,凌晨四点零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