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后人类的时代 > 小节三:城市生长

小节三:城市生长

小节三:城市生长 (第2/2页)

“这是‘共生光网’,用的是艾拉火种里的神经网络原理。”诺亚的声音从光网里传来,“信息靠光纹的频率和形状传递,比如1.2赫兹的长波是生态数据,2.5赫兹的短波是居民通知,3.8赫兹的脉冲波是紧急警报。”他边说边演示:手指(光纹组成的手指)在空中画了一个圈,光网里立刻弹出一行绿色的字——“生命树土壤湿度28%,适宜种植”;再画一个三角,又弹出一行蓝色的字——“今晚有小雨,建议关闭露天窗口”。
  
  原人第一次接触这张网时,有点手足无措。陈阿公走到一棵“巨树”前,树干上有个凸起的、像树瘤的交互节点,他犹豫着摸了一下,节点立刻亮了起来,发出温暖的红光。“按一下看天气,按两下看水源。”旁边的阿禾提醒他。陈阿公按了一下,节点的红光变成了淡蓝,一个小小的全息投影弹了出来——是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用简单的图标表示:太阳代表晴天,云朵代表阴天,雨滴代表下雨,连不识字的老人都能看懂。他又按了两下,蓝光变成了翠绿,投影换成了水源分布图,标着“净化池”“蓄水池”“灌溉井”的位置,旁边还有数字,比如“净化池剩余水量120吨”。
  
  “还有触觉反馈呢。”阿禾笑着说,她让陈阿公摸一下“灌溉井”的图标,陈阿公的指尖立刻感受到一丝凉意——“这是提醒你,井里的水有点凉,打水时注意别冻手。”如果水源不足,图标会变成温热的;如果水质有问题,会变成轻微的刺痛。这种“触觉+视觉”的设计,是云民特意为原人优化的,考虑到很多老人不习惯看复杂数据,用身体的感受传递信息更直观。
  
  信息网络还能和生命树联动。有一次,阿远在光网里发现生命树的叶片出现了轻微的“应激反应”——可能是附近的辐射值有点升高。他立刻把数据传给智灵,智灵的“工蜂-07”马上带着辐射检测仪去检查,发现是一块旧金属碎片埋在附近,正在缓慢释放辐射。原人很快赶来,用锄头挖走了碎片,光网里立刻弹出一行橙色的字——“辐射源已清除,生命树状态恢复正常”,所有居民都能实时看到。
  
  连孩子都很快学会了用这张网。定居点的小男孩小石头,最喜欢在傍晚时分跑到光网下,用手指追着光纹跑,光纹会跟着他的手指变形状,有时变成小兔子,有时变成小飞机。有一次他不小心按到了紧急警报的节点,光网立刻发出刺耳的脉冲波,红色的光纹在空气中炸开——还好诺亚及时关闭了警报,笑着对小石头说:“这个按钮不能乱按,是遇到危险时才用的。”小石头似懂非懂地点点头,从此再也没碰过那个红色的节点。
  
  这张“共生光网”没有边界,它像一层薄薄的光雾,覆盖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能延伸到外围的开垦区。下雨时,光纹会稍微变弱,但云民会调整频率,让信号穿透雨幕;起风时,光纹会跟着风轻轻晃动,却不会断裂——因为它的“基站”是活的枝干,只要“巨树”还在生长,光网就不会消失。拓有时会坐在光网下,看着那些流动的光纹,觉得它们像一群透明的精灵,在城市里飞舞、传递消息,把不同文明的人连在了一起。
  
  共同劳动:生命的协奏曲
  
  城市的生长,从来不是某一个群体的事。每天清晨,天刚亮,原人农夫们就扛着锄头、背着种子来到种植区,他们的任务是引导藤蔓生长、种植苔藓、照顾幼苗;智灵的“工蜂”们会提前在枝干上贴好传感器,监控生长数据;云民的投影则会准时出现在光网的节点处,分析前一天的生态报告,提出当天的优化建议。
  
  阿禾负责的是“藤蔓走廊”。她选的是紫藤藤——这种藤蔓生长快,开花好看,还能吸收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她带着几个年轻的原人,用旧绳子把藤蔓的嫩枝绑在“巨树”的横梁上,绳子的松紧度要刚好:太松了藤蔓会乱长,太紧了会勒伤枝干。“得跟着光网的指引绑。”阿远的投影飘在她旁边,在空中画了一条虚线,“这条线是藤蔓的最优生长轨迹,顺着绑,既能遮阴,又不会挡住叶片的阳光。”阿禾点点头,按照虚线调整绳子的位置,果然,下午再看时,藤蔓已经顺着绳子向上爬了半米,还冒出了小小的花苞。
  
  智灵的“工蜂-03”负责调控能量平衡。它每天要检查20个“块茎”能量库,用机械爪上的探针测量里面的“生物油”储量,再对比光网传来的能源需求数据,调整释放速度。有一次,它发现“巨树公寓”的能量消耗突然增加了——原来是原人在里面搭建了临时厨房,用了电炉子。“工蜂-03”立刻给光网发信号,建议厨房错峰用电,同时让“真菌能源站”多分解一些废料,补充能量。不到一小时,能量曲线就恢复了平稳。
  
  云民阿溪的工作是监控生态。她每天会在光网里“散步”——其实是让自己的光纹沿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流动,检查植物的生长状态、土壤的湿度、空气的质量。有一天,她发现城市边缘的苔藓长得很慢,光网显示那里的土壤有点干。她立刻通知原人:“西边的苔藓需要浇水,一次别太多,每平方米浇1升就够。”原人赶过去浇水后,第二天苔藓就恢复了翠绿,还长出了新的嫩芽。阿溪把这次的经验记在光网的“生态日志”里,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光网会自动提醒原人浇水。
  
  最忙碌的是“协同日”——每个月的15号,三元文明会一起检查城市的生长状态。拓会带着原人检查土壤和植物,诺亚带着云民检查光网和信息传输,智灵的“守望者”节点则检查能量和结构。去年的协同日,他们发现“巨树”的根系长得太快,快要碰到地下的水管了。原人建议“修剪”根系——用特制的剪刀剪掉多余的根须,再涂一层共生体凝胶促进愈合;智灵建议调整水管的位置,避免以后再冲突;云民则模拟了根系的生长速度,算出下次修剪的时间。三个方案结合起来,既解决了眼前的问题,又避免了未来的麻烦。
  
  劳动的间隙,大家会坐在“巨树”下休息。原人会拿出压缩饼干和水,分给智灵的工程师(他们虽然不用吃东西,但会收下表示感谢);云民会用光纹做“小表演”,比如在空中变出会飞的光鸟,逗得孩子们哈哈大笑;智灵则会给大家看城市的生长对比图——第一周的框架、第二周的叶片、第三周的光网,每一张图都记录着变化,每一个变化都让人充满希望。
  
  到第四周结束时,城市已经有了初步的模样:“巨树公寓”的枝干上覆盖着翡翠色的叶片,藤蔓沿着横梁织成了绿色的走廊,光网在空气中闪烁着淡蓝的光,块茎能量库在地下安静地“呼吸”。傍晚时分,第一批居民搬进了“巨树公寓”的临时居住舱——里面有简单的床、桌子,还有连接光网的交互节点,能照明、能看天气、能和邻居通话。站在居住舱的窗口,能看到生命树的绿光,能看到远处的开垦区,能看到光网里流动的光纹,像星星落在了城市里。
  
  拓站在城市的中心,抬头望着夜空。光网的光纹在夜空中格外明亮,和天上的星星交相辉映;“巨树”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沙沙”的声响;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还有原人哼的歌谣。他突然觉得,这座城市不是冰冷的建筑,而是一个有生命、有情感的共同体——它吸收阳光,释放氧气,传递信息,承载着所有人的希望。它从焦土里长出,带着地球的根、共生体的智慧、三元文明的爱,正慢慢长成一片属于未来的乐土。
  
  风再次吹过,带着新生植物的清甜,带着能量的臭氧味,带着光纹的轻微震动。这座活着的城市,正随着风的节奏,继续生长、呼吸、脉动,像一首永远不会结束的生命协奏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