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后人类的时代 > 小节二: 融合之蓝

小节二: 融合之蓝

小节二: 融合之蓝 (第2/2页)

云民们开始在虚拟空间里“培育”城市:阿泽负责模拟“建筑植物”的生长——他让“巨树公寓”的树干每天生长0.5厘米,枝叶根据日照自动伸展,根系则跟着生命树的根须方向扩展,避免相互争夺养分;阿溪负责测试极端环境——她模拟了一场持续三小时的暴雨,虚拟城市的“叶片”自动闭合,建筑顶端的“集雨槽”展开,雨水顺着“脉络”流入地下蓄水池,多余的水则通过“土壤渗透系统”补充地下水,没有一处积水;阿远则负责信息网络——他将云民的意识数据流,转化为城市的“神经信号”,通过建筑表面的生物光传递,光的颜色代表信息优先级:红色是紧急警报,绿色是日常通知,蓝色是能源数据,既高效又不会干扰植物生长。
  
  最关键的一次模拟,是测试“共生稳定性”。诺亚让虚拟城市的人口突然增加50%,能源需求瞬间飙升。原本智灵设计的模型会立刻触发“能源过载警报”,但加入云民的“动态调节”后,城市的反应完全不同:“建筑植物”的“叶片”自动展开到最大角度,提高光合效率;“真菌能源站”加速分解有机废料,补充能源;多余的人口被引导到“临时共生舱”——那是一种可快速生长的、类似蘑菇的建筑,能在24小时内成型,提供临时住所。整个过程没有中断,没有浪费,像一片森林在应对突然增多的鸟类,自然而流畅。
  
  “这才是‘融合’。”诺亚将模拟结果发给智灵和拓,屏幕上的虚拟城市正随着生命树的节奏轻轻“呼吸”,“不是把我们的优势拼在一起,而是让它们长成一个整体。”
  
  蓝图诞生:活的、会生长的希望之城
  
  争论持续了七天。智灵坚持“结构稳定性”,认为建筑的“树干”需要更粗的支撑;原人坚持“自然适应性”,说太粗的树干会挡住阳光,影响周围植物生长;云民则提出“动态支撑”方案——树干的粗细会随时间变化,初期较细,随着人口增加和能源需求增长,慢慢变粗,同时枝叶也会相应调整,保证日照均衡。
  
  最终的妥协,是三元文明共同的智慧:智灵优化了“动态支撑”的材料强度,原人提供了“树干生长速度与日照需求”的匹配数据,云民则设计了“枝叶-树干”的同步调节算法。当三方代表都在最终方案上签字时,智灵的分析中心突然亮起柔和的蓝绿光——那是生命树的生物信号,通过传感器传递进来,仿佛在为这份蓝图“盖章”。
  
  呈现在所有人面前的“融合之蓝prints”,是一个直径三米的全息模型,悬浮在生命树旁的空地上:
  
  建筑植物群:核心是“巨树公寓”,树干直径初期1.5米,最高20米,顶端的“叶片”是可调节的光合板,能吸收太阳能和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和电能;树干内部是螺旋状的“居住舱”,每个舱室都有一个“小阳台”,种着原人培育的蔬菜和共生体改良的“空气净化草”;树干底部是“根系入口”,连接地下的“土壤净化层”,居民可以通过这里获取净化后的水和有机肥料。周围分布着“真菌能源站”——外形像巨大的蘑菇,伞盖能收集露水和雨水,伞柄内部是有机废料分解池,通过共生体微生物将废料转化为沼气和电能,残渣则作为肥料输送给周围的植物。
  
  流动的信息与能量:没有地下光纤,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光网络”——建筑植物的叶片会发出不同频率的蓝绿光,传递信息;地面下埋着“共生神经束”,是用生命树的根须改良的,能传递能量和生物信号,遇到断裂会自动修复。能源分配不再是固定的,而是像血液一样流动:白天,光合板产生的电能优先供给居民生活,多余的储存在“地下能量池”(用共生体凝胶制成,能高效储存电能);夜晚,“真菌能源站”和“能量池”共同供电,同时建筑的“叶片”会闭合,减少能量消耗。
  
  水循环与土壤共生:城市的水循环是一个闭环。建筑顶端的“集雨槽”收集雨水和露水,流入“初滤层”(用火山岩和共生体苔藓制成,能过滤杂质),然后进入“深层净化层”(用生命树的根系和特殊微生物,去除辐射和有害物质),变成可饮用的水;居民的生活废水则流入“回收池”,经过处理后,一部分用于灌溉植物,一部分重新进入“深层净化层”循环。土壤改良则采用“分区培育”:靠近生命树的区域,种原人的粮食作物和共生体的“土壤活化草”;外围区域,种云民模拟筛选出的“抗辐射灌木”,逐步净化更远的焦土。
  
  最神奇的是,这份蓝图不是固定的。全息模型的边缘有一个“生长进度条”,标注着“当前阶段:幼苗期”,下面写着“预计3年后进入成长期,5年后进入成熟期”。智灵解释说,蓝图会根据生命树的生长、居民的需求和环境的变化,自动调整参数——如果某片区域的土壤净化速度比预期快,“建筑植物”就会提前向那里扩展;如果能源需求比预期低,“真菌能源站”的分解速度就会减慢,减少废料消耗。
  
  “这不是一座城市。”拓伸出手,轻轻触碰全息模型的“巨树公寓”,指尖传来一丝微弱的震动,那是模型模拟的“生长感”,“这是一片森林,一片属于我们的、会和我们一起长大的森林。”
  
  莉亚看着模型里的“居住舱”,想象着未来孩子们在“巨树公寓”的阳台上种麦子的场景,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诺亚的投影轻轻落在“生物光网络”的模拟光线上,数据流和光信号交织在一起,像他和星尘曾经一起探索的星图;智灵的节点则开始计算第一棵“巨树公寓”的种植时间,屏幕上的倒计时显示:“距离播种还有7天”。
  
  风再次吹过生命树,叶片的“沙沙”声和全息模型的“呼吸”节奏渐渐同步。这份诞生于三元文明融合的蓝图,不再是冰冷的图纸,而是有生命、有温度、有希望的承诺——它会和生命树一起,在这片焦土上扎根、生长,最终长成一座属于所有人的、活的乐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