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九幽牵丝印! (第1/2页)
齐云指腹抚过书页上那墨迹森然的篇首总纲,心神为之所摄:
九幽牵丝印,乃北帝酆都劾鬼秘术之一。
化无形无相之丝,缚魂锁魄,牵念引形。
丝出无声,迹渺难察,刚柔并济,曲直随心。
炼至精深,威能极大,可困生灵,可绊鬼魅,可移器物,可断精魂。
然此法乃司擒拿禁锢之权,用之正,可缚邪擒凶;用之邪,则为祸匪浅。慎之!慎之!
此印法若成,对敌之时,丝线无声无息,无影无踪,防不胜防!
虽无烈火雷霆之暴烈,然阴缚困敌之妙,犹有过之!
实乃北帝法脉中一等一之控场奇术,惜乎传承断绝,徒留残篇,令人扼腕!
其下便是具体修炼法门:
修此术,首需于掌心劳宫穴下,以自身真炁织就‘牵丝法印’。
法印繁复,需以特定手印辅佐,辅以秘咒口诀震荡真炁,方可引动法印,化生‘九幽牵丝’。
法印之繁简,关乎丝线之多寡与威能。
一重境,法印初成,生一丝;
二重境,法印渐繁,生三丝;
三重境,法印大成,生九丝,纵横交错,结成罗网,等闲邪祟难逃,修士亦受其制。
三重之上,乃神通之境,非仅寻常可达,乃天资超绝之人,以大毅力,大造化得之。
古往今来,能练出神通者,凤毛麟角。
切记:法术无高下,威力在修行。
任何法术,若能炼至神通境界,均有脱胎换骨、化腐朽为神奇之效!
齐云览毕,心中欣喜难以言喻。
他当即摒除杂念,心神沉凝,瞬间进入那玄妙的意与气合之境。
此前与公羊道长论道时已知,此状态在道门中被称之为神照。
元神如灯,朗照内外,思维速度、记忆能力、感知精度皆被提升至不可思议之境,过目不忘仅是等闲。
公羊道长亦曾言,其上尚有更高境界,真正涉足元神秘法,玄奥无比,非第三境“炼形”之大修不可企及,即便天生元神强大者亦难窥门径。
齐云在神照的状态之下,整篇《九幽牵丝印》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处运笔的顿挫、甚至纸张的纹理,皆如刀凿斧刻般印入齐云脑海,再无遗漏。
他缓缓阖眼,再睁开时,已退出那消耗心神的状态。
又在藏经阁中细细搜寻一遍,确认再无第二本与北帝法脉相关之籍,只得作罢。
与门外静候的公羊道长告辞后,便径直回了客房。
屋内,齐云盘坐榻上,心神沉入气海。
意念微动,引动三道乳白真炁自气海升起,沿臂而行,直抵右掌劳宫穴之下。
依照法门所述,需同时操控这三道真炁,如织女穿针,精密无比地勾勒编织那繁复异常的「牵丝法印」。
甫一尝试,便觉艰难无比。
心神需同时关注三道真炁的不同走向,每一道真炁的粗细、流速、转折角度,皆需精准控制,差之毫厘,便前功尽弃。
一心三用之下,对精神力之消耗堪称恐怖。
初次尝试,三道真炁尚未交织便已相互冲撞,溃散开来。
二次尝试,勾勒不过十分之一,便因一缕真炁稍显滞涩,导致整体结构失衡崩毁。
三次、四次……每一次失败,都伴随一阵精神上的强烈疲惫。
直至第十三尝试后,齐云只觉眉心发胀,太阳穴突突直跳,精神消耗甚巨,不得不停下。
他长长吐出一口浊气,暗叹:“这法术修炼,对心神耗损之大,对控制精度要求之高,远胜练武!果真不易。”
精神疲惫如潮涌来,他只得吹灯歇下。
翌日,齐云向公羊道长表明欲在青羊宫盘桓数日,等候宫主回返,道长自是欣然应允。
此后七日,齐云生活极有规律:
清晨于院中修炼形意拳,打磨拳法,午后揣摩五行惊雷剑中木行枯荣剑与火行燎原剑之相生妙理,尝试将二者剑意初步融合。
枯荣轮转之生机,化为燎原烈火之资,其间转换奥妙无穷,非一日之功。
餐时则与公羊道长坐而论道,请教诸多修行常识、法脉典故,获益匪浅。
夜晚则必闭门枯坐,心无旁骛,死磕那「九幽牵丝印」的法印凝练。
日子充实而闲适,心绪沉静如水。
期间,齐云亦从公羊道长处得知,法术修炼之难,根本在于元神(精神力)强度。
未至第三境“炼形”,元神强度天生注定,无法通过寻常锻炼提升。
一门法术,天资超绝者或可三月入门,常人一年能入门已属不易。
然公羊道长亦提及,世间或有某些元神秘法,可在“蜕浊”境便提前锤炼元神,对突破“炼形”境大有裨益,然此类秘法皆属各法脉核心之秘,珍逾性命,外界难知其详,甚至是否尚有传承亦未可知。
齐云却于自身修炼中察觉异样。
他不仅每夜睡足后元神便能彻底恢复,且每日能尝试凝练法印的次数,竟在缓缓增加!
这意味着他的元神强度,在受箓之境,就得到了提升!
“必是大黑敕令之效!”齐云心有所悟,“超度亡魂,积攒功德,寻常人得来世方得受益。
而我身为阴司法官,现世便可消受此功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