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跨国交流 (第2/2页)
楚月立刻取来块白绫:“我们用这法子染批‘灵珠锦’吧!给砚宁做周岁礼服,剩下的卖给波斯和罗马的贵族——光流在旁边标灵珠用量,就算没有砚宁的灵力,用雪山冰碴粉也能模拟出类似的效果。”
傍晚试染“灵珠锦”时,布庄的院子里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砚宁的小手每拍出颗光珠,光流就引导着珠子在白绫上晕开,青金色的茶花在绫面上层层绽放,连阿依莎的外祖父派来的织锦大师都直咂舌:“这孩子是染布界的神赐之才——比波斯皇室的织锦神童厉害多了!”
个梳双丫髻的西域小姑娘突然举着块染废的布跑过来:“林叔叔,为什么我的布不发光?”林砚刚想解释,光流就涌起来在她的布上画了个笑脸——原本灰暗的布面竟泛起淡淡的粉光,像片轻盈的花瓣。
“因为你心里想着要发光,光流就帮你了。”林砚笑着摸了摸小姑娘的头,“染布最重要的不是技法,是心意——只要心里有光,再普通的布也能染出亮彩。”
绿衫精灵突然蹦起来:“检测到砚宁的灵珠在引导失败者!这孩子的灵力带着包容力——能帮新手修复染坏的布,比我们说多少鼓励的话都管用!”
阿依莎要出发去波斯时,砚宁突然抓住她的绣篮不放。小家伙的掌心凝出颗光珠,轻轻落在阿依莎的绣针上——光珠顺着针尾爬,在针孔里留下圈金绿色的光痕。
“这是砚宁给你的礼物。”沈知意笑着把光珠针递给阿依莎,“以后绣神话人物时用这根针,光流会顺着光痕爬,就像砚宁在旁边帮你递线一样。”
波斯商队的驼铃声渐远时,少年突然追出去几步:“到了波斯给我寄片染好的布!我跟着光流学,等你回来,肯定能让缠线板上的椰枣纹发光!”阿依莎在驼背上回过头,发间的珍珠串响得像串约定的风铃。
深夜的布庄还亮着灯。楚月正对着光流记录的波斯织锦步骤图研究新纹样,林砚抱着熟睡的砚宁靠在沈知意肩头,看着染缸里跳动的光珠突然笑了:“你说等阿依莎回来,我们的‘万国布’会不会融遍四国手艺?”
沈知意刚点头,就见光流涌起来在帐篷里拼出幅长卷:最左端是苏州的染坊,青石板上晒着盐晶红;中间是西域的布庄,楚月和阿依莎正合作绣屏风;右端是波斯的皇宫和罗马的竞技场,两地的工匠都在学着用灵珠染——而光流像条发光的河,把这些场景连在了一起。
绿衫精灵的粉光裹着金绿光流转了个圈:“这是光流预见的‘手艺地图’!以后不管在中原还是罗马,只要有染布的地方,就有光流的痕迹,就像你们的孩子走到哪,家就安到哪一样。”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林砚看着砚宁掌心未散的光珠,突然明白“传宗接代”最动人的不是血脉的延续,而是那些跟着光流走的牵挂——它们藏在阿依莎绣篮里的同心金粉里,藏在少年日夜练习的缠线板上,藏在波斯和罗马订单的纹样里,最终在无数人的染缸里,融成了跨越山海的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