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怎么哪里都有你楚云飞 (第1/2页)
新编第6师的先头部队——王博的第16旅,在凛冽的寒风中开进了安阳城。
李云龙脸色阴沉地扫视着这片刚刚接手、百废待兴的防区。
脚下是安阳城,残破的城墙内,瓦砾遍地,断壁残垣随处可见,幸存的百姓面有菜色,眼神里充满了惊惶和麻木。
再往东,一条灰黑色的钢铁长蛇——平汉铁路。
“他娘的…”
“这地方,比晋西北还穷!打烂了,更穷!”
“看见没?铁路东边,隔着一片开阔地,那就是楚云飞的防区!老子这个‘邻居’,还真是阴魂不散!”
“怎么到哪里都有他!”
赵刚语气凝重:“安阳、汤阴、淇县,咱们负责的这块三角地带,是豫北的门户,更是平汉铁路的咽喉。”
“守住这里,就能卡住敌人沿铁路北进和西犯山西的通道。”
“战略位置太重要了,所以老蒋才把楚云飞这支精锐放在咱们眼皮子底下。”
“首长给咱们的防区主要在平汉路以西,安阳、汤阴、淇县三城及周边乡村。”
“而楚云飞,名义上负责铁路以东的卫辉、新乡部分区域,并向北延伸。但你看这实际控制线…”
李云龙看着地图,“铁路线是死的,可两边的村子是活的!”
“汤阴东南的李家集,离铁路不到三里地,按说该归咱们!”
“可楚云飞的一个加强连,就他娘的死皮赖脸地钉在集子西头!”
他连戳了地图上好几个点,都是两军前沿哨所几乎能互相看清对方脸的地方。
“这他娘的是防区?这他娘的就是个一点就炸的火药桶!”
张大彪放下测绘仪,指着地图补充道:
“师长,政委,实地勘察更麻烦。”
“有些村子被铁路穿心而过,一半归咱们,一半归楚云飞。”
“更别说那些无主的荒地、废弃的矿坑和小路,更是三不管地带,土匪、溃兵、地主武装活动猖獗,两边都能拿来做文章。”
“这就是楚云飞的如意算盘!”
李云龙眼中寒光闪烁,“利用防区交错的现状,一点点蚕食,制造摩擦,最后逼咱们先动手,他好名正言顺地‘自卫反击’”
安阳城内,原伪县政府大院成了新6师师部。
赵刚几乎脚不沾地。
他组织政工干部和地方工作队,迅速接管城市和乡村政权。
张贴安民告示,开仓放粮,赈济饥民,清理废墟,恢复最基本的市集贸易。
然而新6师立足未稳,楚云飞的“软刀子”就悄然而至。
铁路以东属于楚部“防区”的村镇,突然加强了“保甲连坐”和“戡乱动员”。
地主乡绅组成的“还乡团”武装在楚部默许甚至支持下,频繁越界袭扰新6师控制区边缘的土改村庄。
他们烧毁刚刚插上的小红旗,威胁分到土地的农民“秋后算账”,甚至制造了几起暗杀积极分子的血案。
同时,楚部控制的舆论喉舌。
开始连篇累牍地污蔑新6师“共产共妻”、“破坏法统”、“煽动暴乱”,为新6师立足制造思想混乱和外部压力。
面对楚云飞的“软刀子”,李云龙他没有被激怒而贸然动武。
一方面,他严令各旅,尤其是前沿的第16旅(王博部)和第17旅(沈泉部),加强戒备,扩大巡逻范围,对还乡团武装和小股袭扰之敌,坚决予以歼灭性打击!
另一方面,他让赵刚组织强大的宣传力量,利用布告、传单,深入城乡,揭露还乡团暴行,宣传土改政策,用铁的事实回击污蔑。
楚云飞站在旅部(设在铁路东侧重镇卫辉)的瞭望塔上,举着望远镜,凝视着铁路西侧。
他的副官站在一旁:“旅座,李云龙动作很快。”
“安阳秩序已初步恢复,他们搞的‘分田地’蛊惑了不少愚民。”
“咱们派过去试探的几股‘还乡团’,都被他们吃掉了,连个响动都没闹大。”
“李云龙…果然长进了。不再是只知蛮干的匹夫了。”
“不过,根子浅,摊子大。安民、土改、布防…千头万绪,他李云龙纵有三头六臂,也难免顾此失彼。软的不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