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儿子能上榜,难道做父亲的还能落榜?! (第1/2页)
将来的自己竟然登上了历史十大帝王榜!
虽然只是排在第十,可这已经算得上难能可贵的成绩了!
父皇见到这天幕上的排名,必然能明白他的本事!
如此一来,这皇位……岂不是稳如泰山?!
“哎呀,你这是做什么?快快起来。”
“朕作为你父皇,难道还会妒忌自家儿子不成?!”
康熙嘴上如此宽慰,但心中却暗暗打起了算盘——
连胤禛这个儿子都能跻身十大帝王,那他康熙岂不是更有把握?
儿子能上榜,难道做父亲的还能落榜?
况且康熙对自己的一生政绩,原本就有极强的信心。
周遭的臣子们,自然是对四阿哥胤禛一阵溢美之词。
然而这些话声传进太子与八阿哥的耳中,却令他们脸色骤变。
只不过在雍正面前,他们又不敢流露心思,只得默默低头掩饰。
……
乾隆时期!
“皇考勤政爱民,功绩斐然,能跻身历史十大帝王,确乃实至名归!”
乾隆淡淡评述了两句,对自家父皇的表现给予了认可。
在他心里,雍正的皇帝做得没什么大错。
毕竟没有父皇十四年的竭力经营,他的乾隆盛世也不可能顺利展开。
可话虽如此,乾隆对父亲的某些做法,仍颇为不屑。
譬如那本大义觉迷录——雍正竟以此澄清谣言,结果非但没有平息风声,反倒让百姓知晓了不少皇家秘辛。
皇家威仪怎容“屁民”窥探?!
要压制流言,理当以铁血雷霆镇压。
与庶民争辩,岂有皇帝之尊?!
因此乾隆继位后,立刻收回并销毁了那些文字,还将相关人等处理干净,以免丢了大清的脸面。
事实证明,他的方法果然有效。
群臣纷纷称颂雍正,以博乾隆欢心。
唯独和珅所说,最得乾隆青睐。
“这简直是双喜临门!”
“先帝名列第十,而万岁爷荣登首位。”
“父子二人,一在榜首,一在榜尾,遥相呼应!”
“若是康熙大帝也能入选,那这前十之中,便有三位大清皇帝!这可就是三喜临门了,万岁爷!”
乾隆听后,笑得合不拢嘴,手执折扇,笑眯眯地点着和珅:
“你啊!”
“不过你说得对,这的确是一段美谈,妙极妙极!”
乾隆的笑意毫不掩饰,神情中透着绝对的自信。
毕竟天幕已然言明,他是最完美的皇帝!
那这历史十大帝王的首位,若非他乾隆,还能有谁?
他早已认定,这“状元郎”必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父子二人,一居榜首,一列榜尾,难道不是千古佳话?
历朝历代,一个朝代能有两位皇帝入榜已属难得,更何况还是父子同登?
此等荣耀,也唯有他们父子能办到。
更何况,在他与雍正之前,还有那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乾隆对祖父的功绩也极为佩服,以康熙的丰功伟业,名列十大帝王自是理所当然。
如此算来,大清竟可有三位帝王同入前十,且是爷孙三代同辉!
这种荣耀,放眼天下,那些汉人皇帝又怎能比拟?
两代明君已是难得,更遑论连绵三世!
这等成就,唯有大清方能创造。
乾隆心中得意洋洋。
自入关以来,满人常遭汉人非议。
可如今,他们大清爷孙三代,齐登历史榜单,岂不胜过无数汉人帝王?
高下立判,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
其他各朝皇帝,虽然早知雍正的名字,却对他能入选十大颇感疑惑。
毕竟在他们印象里,天幕先前对雍正的介绍,更多是外号与片段,至于他政绩的详细功过,介绍得并不充分。
可要说起他的“奇葩举动”,他们倒是略有耳闻。
尤其是那本“对线天下”的书!
身为一国之君,竟亲自下笔,与百姓唇枪舌剑。
结果反让黎民百姓大快朵颐,吃尽了皇室八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