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你们却依旧互相挑刺、搬弄是非?! (第2/2页)
而魏忠贤,便成了他挑选出的棋子。
天启让魏忠贤牵制文官,并非出自偏爱,而是出于无奈。
若有更好的选择,他绝不会倚重此人。
毕竟魏忠贤本性贪婪,秉权之时弊病重重。
可在天启眼中,与其忍受文臣空谈误国,不如用这条“恶犬”。
魏忠贤是皇帝的刀子。
圣上让他咬,他便毫不犹豫。
圣上不动,他也老实收敛。
但别指望他有张居正那般雄才大略,他只是一个执行者。
尽管如此,他也比东林那些空口白话的“伪君子”要强得多。
若要干事,他至少肯干。
【明思宗·朱由检】
【外号:上吊天子】
在天启之后,天幕出现了大明最后一位皇帝的画面。
崇祯,其人早已在“亡国皇帝系列”中登过场。
帝王们对崇祯的评价,大多居于中等。
他虽无开疆拓土的雄图,却也算得上守成有余的君主。
倘若生在太平之世,完全能做一位中规中矩的皇帝。
只可惜命运弄人,他生于风雨飘摇的末世,注定背负大明最后的沉重。
即便如此,崇祯的气节,仍令人肃然起敬。
不同于那些仓皇苟且的亡国之君,他选择了以死殉国。
那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绝笔遗言,更是将其形象推向巅峰。
大明也因此印证了那句古训——“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此前,只看亡国皇帝系列,众帝王们对大明末年的困境并不甚清楚。
如今连看多段视频,始皇帝、汉武帝、李世民等人,皆对大明的沉疴与崇祯的艰难处境,有了更深的体悟。
虽说崇祯接手的是兄长留下的烂摊子,但他硬是支撑了十七年。
单这一点,便已殊为不易。
至于“上吊天子”的外号,帝王们默然无语。
自古能做到殉国者,无不令人敬重。
而崇祯,还有一项“纪录”,冠绝古今。
那便是他的庙号、谥号之多,独一无二!
他先后被赋予四个庙号,三个谥号。
当年多尔衮入主北京,替崇祯拟定庙号“怀”,谥号“端”,合称“怀宗端皇帝”。
及至顺治亲政,特旨废去庙号,改谥“庄烈愍”,于是清代正史皆称之为“庄烈帝”或“愍帝”。
南明诸政权则不断追加,先称“思宗烈皇帝”,后又改为“毅宗”。
不过,最常见的还是“明思宗”,沿用至今。
随着崇祯影像的结束,也象征着大明的终结。
紧随其后的,便是清朝的开篇。
天幕下,几位大清皇帝俱都端坐,神情凝重而期待。
……
康熙时期!
康熙神色沉稳,缓缓开口:“大明诸帝几乎人人有外号,这说明后世对明一朝格外关注。”
“我大清自关外入主中原,不知后世又会如何评说我等?”
太子闻言,忍不住笑道:“父皇多虑了。我朝帝王皆为雄主,外号定不差。
况且大明亡于我大清铁骑之下,如此武功,岂能不为后世称颂?”
太子话音落下,康熙却未展颜,眉宇间依旧凝着一丝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