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这种案子,越沉越好,最好别闹出声来——!! (第1/2页)
嘉靖时期!
嘉靖神色冷漠地凝视天幕。
宫中那些腌臜事,他这个当皇帝的岂能不清楚?
自己尚且能在深宫里,被区区宫女勒住脖子,差点送命。
更别说东宫太子?
后宫早被渗透得犹如筛子。
要想活得久,绝不可轻信这些人。
嘉靖朝时,短短数十年,他先后更换过四位皇后。
到最后,还不是搬到西苑,远离后宫是非?
“这种案子,越沉越好,最好别闹出声来。”
嘉靖甚至觉得,孙子万历的处理很对。
这种事万万不能深究,
否则谁知道会扯出怎样的旋涡?
若换做嘉靖自己,自然会借机清理朝堂。
可万历不同,他压根没有这份魄力与手腕。
【万历四十八年七月,明神宗朱翊钧驾崩。】
【八月,太子朱常洛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泰昌。】
【泰昌元年,朱常洛在登基大典上,神采奕奕,被称作“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
【登基后,他下旨发银百万犒赏辽东边军,废除矿税、榷税,罢免矿税使,补任阁臣,重整朝纲,朝野震动。】
朱常洛自出生起,便如履薄冰。
一来担心性命不保——他不过是个不受宠的皇子,就算死了,也未必有人追究。
二来忧惧太子之位被夺——只有坐稳东宫,他才算有一丝安全感。
可偏偏郑贵妃与福王虎视眈眈!
若被废太子之位,他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更别提其间又出了梃击案这等惊天之事。
因此,他一生皆惶惶不安,活得战战兢兢。
数十年间,他忍受父亲的冷眼,郑贵妃一党的欺凌。
这种长年压抑,使得他的性情愈加阴柔懦弱。
好在,他终究熬到了“吃鸡”的那一天。
三十八年煎熬,他终于等到万历咽下最后一口气,自己得以登基!
在登基大典上,他意气风发,容貌岸然。
史书特别记下“玉履安和”,“冲粹无病容”,正是为了烘托其精神矍铄。
为何如此强调?
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格外讽刺。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
朱常洛继位,自然不例外。
他甫一登基,便一扫万历年间的颓风,连做三件大事:
第一,废矿税。
罢黜万历时期所设的一切矿监、税使,极大减轻百姓负担。
第二,补军饷。
自掏腰包,将万历多年拖欠的辽东及边防将士军饷悉数发下。
第三,补官缺。
广泛任用贤能,填补万历朝留下的诸多空缺职位。
因此,史书称他为“光宗潜德久彰,海内属望”。
对于一个仅仅执政一个月的皇帝来说,这样的评价可谓极高。
然而,谁能料到?
这位熬了半生的长命太子,竟成了最短命的皇帝。
仅仅十天,他便骤然染病。
史载,他一登基,昔日与他争锋的郑贵妃,便已惴惴不安……
毕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
如今朱翊钧已然驾崩,郑贵妃失去了最大的依仗,顷刻间什么都不是。
为了能在新帝面前博得好感,她思来想去,决定送上一份“厚礼”。
最后,她挑了八名女子,进献给朱常洛。
朱常洛自然欣然接受。
史书上对此的记载极其简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