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我赵光义,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第1/2页)
【赵恒———】
【外号:宋封宗、泰山祭天封禅五德终结者——!!】
大宋三位皇帝连番登上天幕,热度一波接一波。
可这赵恒,却一点也笑不出来。
别看他官家当得体面,在后世口碑却翻了车。
赵恒面色阴沉,一边瞥着自家那位“二叔”赵光义,手指抖着指了半天。
“说说你……你到底都干了些什么事!”
“临幸小周后那档子事就不说了,居然还被画了出来!?”
“我老赵家的祖宗脸,都叫你丢完了!”
赵恒这一通抱怨,真是肺都快气炸了。
宋徽宗赵佶、宋钦宗赵桓那些后辈,虽然也够离谱——
但好歹是后代,隔着几代人,没法计较太多。
可赵光义——那是他天天朝堂上见着的人!
现在回头看这“高粱河车神”等一连串神操作,赵恒真是愁得眼皮都跳了。
本来脸就黑,这会儿已经黑出了彩虹斑斓的效果。
而赵光义本人也傻了,嘴里小声念叨:
“我怎么可能干出这些事来……”
“打不下燕云十六州就算了,居然还干出这档子丢人事?!”
他一边摇头一边反思——
“我赵光义,真的是这样的人吗?”
沉默片刻,他陷入自我质疑。
……好像,确实是。
赵光义叹了口气,转头望向赵恒,眼神复杂:
“官家……你说我到底还配不配当皇帝?”
而这时,赵恒也不好受。
自己后世的名声也没好到哪儿去,“泰山封禅终结者”这个称号,不啻于是当面扇了一巴掌。
他可是大宋的第三位皇帝,赵光义的亲儿子,却成了一个时代笑柄。
到底是咋回事呢?
【所谓“宋封宗”的由来——】
【先从后晋说起——】
【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给契丹,等于把大宋的脸都送人家手里去了。】
【自北宋立国起,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块地盘始终没能收回来。】
【到了景德元年,辽国的萧太后和辽圣宗亲自带兵南下,兵锋直指大宋心腹。】
【一时间,朝堂震动!】
【文武百官意见不一,其中不少人主张避其锋芒、迁都避敌。】
【而赵恒本人……居然也想逃。】
【没错,堂堂皇帝,第一反应居然是跑路。】
看到这情节,许多历代帝王都眉头直皱:
这大宋皇帝到底是咋回事?
咋一到关键时刻,一个个都想着先保命呢?
宋徽宗当年听说金兵压境,吓得直接昏过去,紧接着匆忙退位,准备跑路。
赵桓继位之后,也整天想着收拾细软跑路,最后还是被李纲死死拦下,才守住了皇都。
现在一看,原来这一脉的“跑路传统”,还真是从赵恒这儿传下来的。
关键赵恒不是末代皇帝,是正儿八经的开国第三代!
一般来说,开国前三代皇帝都不至于太拉胯:
第一代打天下的,肯定有真本事;
第二代耳濡目染,也不差;
第三代继承前两代经验,怎么也该有点骨气吧?
可赵恒——他真没那个劲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