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皇帝识人如识天,一念失察乱乾坤——! (第2/2页)
……
洪武时期!
朱元璋眼神一凝,凝视天幕,良久无言。
画面中,崇祯吊死煤山,身旁唯有一个太监王承恩相随。
“咱们朱家的子孙……落得这般地步。”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老朱的心。
大明天子,最后竟形单影只,自缢于树下,连一个大臣都未陪葬。
“堂堂百官,竟不如一内侍忠诚!”
老朱怒声咆哮,震彻殿堂。
文臣多心,反复无常,不堪重任。
奉天殿内,群臣人人胆寒,个个心惊胆战。
此刻朱元璋的眼神变得无比复杂。
看着朱由检的结局,内心翻涌起无限痛惜。
这个从未谋面的后代,确实拼尽了全力。
他没有太多帮手,也没有太多资源,完全凭着一腔孤勇硬撑了十八年。
他曾奋力一搏,也曾慧眼识才;
虽有失误,但也做了能做的事,用了能用之人。
朱元璋的脑海里,浮现出那封熟悉的遗书——
“朕登基以来十七载,敌军入境四次,闯贼逼近都城……”
老朱眼眶泛红,喃喃道:“好孩子。”
“总算是给咱老朱家,留了一点脸面。”
“死,也要死得像个天子!”
朱标默默垂泪,叹息一声。
“这孩子……从未当家理政,如今却独自扛起江山。”
“做得已足够好,父皇。”
他的目光落在画面中那件龙袍上——竟有缝补痕迹。
身为皇帝,竟连件像样的龙袍都没有……
朱标的心,狠狠一揪。
……
永乐时期!
朱棣捏紧扶手,满脸怒火。
“反了!”
“这些贼寇,胆敢作乱!”
“蛮夷小丑,也敢欺我大明!”
他热血沸腾,恨不能提枪上马,再次征战北疆。
“朱由检……这孩子,骨气倒是有。”
“爹啊,这仗早就该打!”
金豆子跃跃欲试。
“若早年斩草除根,又何至于今日被人逼入绝境!”
金豆子义愤填膺。狂妄居士连忙附和:
“爹说得是,早就该动手!”
“一个皇帝,竟至自缢求死——这口气,咽得下去吗?”
“该打!必须打!”
太子朱高炽看着他们“父子三人唱双簧”,心里苦笑。
又来了,又在逼他表态。
但这一次,他并没有急于反驳。
他也知道,若这场仗打得好,也许能换来长久的安稳。
只是……银子够不够打仗,还是个问题。
……
嘉靖时期!
嘉靖帝望着天幕陷入沉思,良久才从恍惚中恢复。
若论勤政,在整个大明中,崇祯恐怕仅次于太祖。
他自己,是比不了的。
但崇祯确实缺乏能力。
无力掌控政局,无法平定内乱,连守疆御敌都显得力不从心。
“真是可惜了。”
嘉靖叹息一声,心头浮现一丝愧意。
这个皇帝虽无大才,却有一颗为国尽忠的赤子之心。
相较之下,他嘉靖似乎未尽天职。
他虽不上朝,却仍遥控朝政,至少没让天下动荡。
可若与崇祯相比——他确实懒得太多。
“若是我肯多做一些,是不是后世大明就不会这般衰落?”
他低声自问,答案却早已清晰。
当然会更好。
他天资聪颖,才具非凡,即便没有正统帝王教育,也足以施展抱负。
只是……他不愿多做罢了。
望着那段短暂而悲壮的一生,嘉靖第一次认真地思索:
“或许,朕也应勤政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