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真要让朱棣再打一次靖难,未必就能如愿了!! (第2/2页)
看看朱允炆身边那些人——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
若他们能少出点馊主意,靖难之役或许不至于如此泥泞!
如此一来,战争也不会打得如此艰难!
“现在好了,燕王即将入京。”
“大势已去。”
汉武帝挥了挥衣袖,眼中满是对朱允炆及其决策的嘲讽。
两者相比,高下立判,差距显而易见。
……
大唐!
“结束了。”
李世民如同下了定论般说道。
灵璧之战后,天下已归燕王。
朝廷方面,已无力再抵抗朱棣。
徐辉祖本是朝廷最后的希望。
但朱允炆却决定召回他回京。
李世民对于朱允炆的失败并不感到意外,毕竟这与他无关。
在李世民眼中,朱允炆的种种决策实在糟糕透了。
因此,李世民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朱棣身上。
“朱棣的成功,既有天时,也有他个人的军事才能。”
李承乾开口道。
然而李世民却摇了摇头,轻声道:
“承乾啊,你此言差矣。”
“朱棣虽有天时之利,但他领导作战的能力,依旧不容小觑。”
“与我,恐怕也不相上下。”
李承乾闻言大为惊讶。
朱棣竟如此出色?!
李世民可是七世纪最强的碳基生命体,东半球的权威!
能够得到父亲这样的评价,足见朱棣的非凡能力。
李承乾虽不精通兵法,但他能感觉到父亲对朱棣的认可。
旁边的房玄龄笑着说道:
“在我看来,朱棣与陛下还是有些差距。”
“陛下用兵巧妙,因地制宜。”
“稳重沉着,每一场战斗都能稳扎稳打,无懈可击。”
“但燕王朱棣的风格更为迅猛,战术多变、变化莫测。”
“尤其在与建文大军的对抗中,朱棣巧妙利用心理战术,引导敌军按自己的意图行动。”
“作战时,朱棣尤擅长广泛迂回,采用大纵深战略,令敌人措手不及。”
“不过,我依旧认为陛下更胜一筹。”
李世民听后只是轻轻点头,并未显得过分欣喜。
房玄龄是他的臣子。
自然会如此称赞。
但李世民心中明白,朱棣的军事能力与他其实不分伯仲。
两人只是作战风格不同罢了。
“你说得有道理。”
“朱棣的风格如同疾风骤雨。”
“若说我稳中求胜,他便是火中取栗。”
“在这些大战中,朱棣仿佛是在刀尖上跳舞。”
李世民对朱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毕竟像他和朱棣这样能征善战的帝王,实在不多见。
他内心生出一种英雄惜英雄的情感。
若有机会,真想和朱棣一较高下。
看看两人的差距到底如何。
不过,军事上两人或许难分高下。
然而在政治上,差距便显而易见。
他们起事时,身边都只有八百人。
李世民在玄武门一战中迅速掌控全局,用最小的代价登上帝位。
而朱棣则带着八百人,足足打了三年,才迎来胜利!
让他再去打靖难?真要让朱棣再打一次靖难,未必就能如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