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你说你清白,咋回回都有你? (第1/2页)
后面的话,老山长没有让苏录再说下去,但在场的人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如今这世道,要想干成那些正确的事情,就得帮着皇帝斗学阀!
但就像当初,朱山长不让苏录再说下去一样,这些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不过这就足够了,老山长非常高兴,呵呵笑道:“看来《变形记》没有白写啊,但愿弘之你能一直保持这颗初心。”
“是。”苏录轻声道:“弟子将那篇文章贴在了墙上,记到了心里,一日不敢忘。”
这时,预备上课的云板声敲响,苏录和朱子和躬身告退。
“呵呵呵……”两人离去后,老山长依旧笑个不停。
“山长为何如此高兴?”周山长不解问道。
“我们办书院,是为国育才;朝廷开科举是为国选材,但结果育来选去,都是些只为门户私计的东西。”庞山长笑道:
“好容易遇到了,真正愿意为国家着想的人才,难道不应该高兴吗?”
“谁都有过一腔热血、忧国忧民的时候,就怕将来真到了考验他的时候,又和光同尘了。”周山长忍不住小泼一盆冷水。
“这就是我们师长的责任了,”庞山长正色道:“要潜移默化、耳提面命,尽可能把‘为国为民’四个字刻在学生们的骨头上。”
“是……”周山长应了一声,在这件事上持保留意见。
老山长可能是老了,越来越理想化了。但他和朱琉都很清楚,学生们来书院是干什么的,又是为什么而拼搏的——
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家族的荣耀,唯独没几个是为国为民的。
这样的学生从骨子里就不信‘为国为民’这套,你灌输再多也没用。
“我知道这很难,但如果我们最优秀的学生也只为膏粱谋,那我们教育就太悲哀了。”老山长苍声一叹,长长吐出口浊气道:
“那老夫这把年纪继续坚守,还有什么意义?”
“但这样,他将来会很难的……”周山长也是一片好心,希望自己的学生能一切顺遂,无灾无难到公卿。
“难道我们培养学生,是为了让他们享福的吗?”老山长慈祥的脸上却闪过一抹决然道:“老夫是为了大明,为了皇上……”
“皇上太孤独了,太需要帮手了。”说着他又颓然道:“也不知道还来得及么?”
“肯定来得及,皇上还年轻着呢。”周山长忙轻声安慰老山长道。
“但愿吧……”老山长苍声一叹,疲惫地闭上眼,这一个时辰的授业,耗干了他全部的精力。
~~
中午放学后,苏录照例和朱子和离开书院,步行回朱家山。
路上,朱子和有些低落。
苏录笑问道:“怎么?现在已经发展到,还没上课就开始头疼了?”
“不是我三叔的课。”朱子和却摇头道:“我是在回想早上你说的那些话。”
“我那都是话赶话,现在说的啥我都忘了,你更没必要当真。”苏录多通人性啊,一下子就明白了朱子和的点在哪里,笑道:
“你想,我要是真那么反感巨室,还能天天上你家蹭饭、上课?”
“倒也是……”朱子和的表情果然轻松了不少,不用在家族和义父之间抉择,实在是太好了。
说着他笑道:“再说我们家只是年岁久一点,人口多一点,也不算什么巨室。”
“啊对对对。”苏录宠溺地点点头,只要他别魔怔了,怎么想都行。
可心里的疙瘩一去,朱子和自己却又觉得,义父说得很有道理了。
安静前行一段,他忽然煞有介事地问道:“你说李梦阳忽然上那道《应诏指陈疏》,揭发寿宁侯不法之事,会不会就是……学阀出招了?”
“什么招?”苏录没想到,这小子还挺能瞎寻思。
“祸水东引,围魏救赵,令皇上顾此失彼。”朱子和凭空比划道。
路人见状,只以为两个公子哥在商量如何耍乐,谁能想到他们是在妄议朝政?
“怎么讲?”苏录饶有兴趣地问道。
“你想啊。”朱子和道:“皇上要查隐户,他却忽然蹦出来揭发贵戚,不是说不该揭发,但时间不对,目标也蹊跷,总有些故意捣乱的意思。”
说着还举例道:“就像小时候,每次我爹要打我,我就揭发兄弟们个更大的,我爹就顾不上我了……”
“哈哈,有点意思。”苏录不禁笑道。
“寿宁侯和建昌侯仗着国舅的身份作恶多年,小时候我就听过好多他们的劣迹。为什么早不弹劾晚不弹劾,偏偏这个时候弹劾?”
得到义父的鼓励,朱子和越说越来劲儿道:
“而且李梦阳是户部官员,又不是言官,这么多年都没做声,怎么忽然就忍不住了呢?他这一下狱不要紧,天下的官员都会交章营救,跟进弹劾张家兄弟。朝廷乱成一锅粥,皇上也一脑门子官司,哪还顾得上稽查户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