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零一章 文理兼修 (第1/2页)
前世,菊花厂花费重金,从IBM引进了一套管理体系,这套体系对于菊花厂的提升,到底有多少作用不好说,但起码让菊花厂摆脱了草台班子,接触到了国际一流的管理跟研发、市场调研体系。
但正是有了这套体系,菊花厂内部才能各司其职,知道该做什么。
“东科2.0管理体系,不仅是对各大部门进行管理跟审核,同样东陵高科零部件供应链也要进行管理。
未来的东陵高科,各部门要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权范围,不能出现互相推诿扯皮甩锅的事情。
另外最重要的,明年要重组顾问委员会,技术部、市场部、创新实验室等,联合组建新的东陵高科顾问委员会。”
东陵高科去年,是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的,但那个顾问委员会完全充当了挡箭牌的作用,为东陵高科跟知行基金会在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的动作,做出了背书,证明那些事,都是在顾问委员会的“建议”下做的,可不是什么神棍。
新顾问委员会,职权范围将会非常大。
负责追踪跟调研全世界技术跟产品潮流,要知道全球各大公司,还有各大科研机构的主流研发方向。
根据用户需求,在不同地区的特点,东陵高科在向这些地区供应的产品,要做出调整!”
之所以组建新顾问委员会,是李大善人终有退休的时候,现在东陵高科的大发展方向,都是李东陵决定的。
可李大善人退休之后呢?
不能到时候,整个东陵高科都成了无头苍蝇,然后轰然倒塌吧?!
想要在李大善人退休之后,让东陵高科继续存在下去,必须有一套自己的发展体系。
指望像李大善人这般,能够不断让东陵高科推出新的产品,来引领时代潮流。
不是不可能,只是太难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所以组建新的顾问委员会,相当于建立一个智囊团队跟大数据中心。
从国内还有海外,搜集最新的技术跟市场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分析,能够确定技术研发方向,不说引领潮流吧,起码能跟的上国际潮流就够了。
到时候,以东陵高科以顾问委员会制定的发展战略,来主导东科前进方向,然后凭借建立的技术、资金、市场优势,只要不是在战略上犯致命性失误,比如新能源电车时代,研发氢能源,液晶屏幕时代研发等离子。
那哪怕不是行业开创者,但凭借优势,哪怕后入场,都能后来者居上,最差的结果,是不被淘汰就够了!
这也是巨头公司,最常见的玩法,一开始没有押注对风口,不要紧,只要不头铁,非撞死在南墙上面,那后期调整之后,依旧能够追赶上,然后凭借优势,卷死对方。
毕竟,不可能所有的新兴公司,都如同东陵高科这般,能够找到对手破绽,然后实现弯道超车。
任岳峰这时候,酒劲已经完全消散了下去,他能听的出,明年东陵高科,要发生不小的变化。
整个东陵高科,要完全开始向现代化转变,要更加追求信息化、专业化,做事更加灵活,视野完全向国际潮流看齐。
到时候,东陵高科可以知彼知己,对东陵高科内部更加了解,也能如臂指使,对外也能了解对手,方能百战不殆!
这样的东陵高科,在目前国内,甚至是东南亚地区,还都没有出现过,日苯那帮巨头公司,实在是太过保守了。
而棒子三星等巨头,则是因为棒子市场太小,根本没有自己的基本盘,一旦衰落之后,就很难爬起来,就算是想学,都没法尝试,一旦失误立刻就歇菜了。
东陵高科要玩这套,起码有内陆市场,作为自己的基本盘,还能将影响力扩张到东南亚等市场。
所以哪怕是出现了问题,内功练劈叉了,也还能有调整的容错空间,只要基本盘在,就能重振旗鼓再杀出去。
至于凭借东科2.0管理体系,还有新顾问委员会,到底能玩出什么花活来,那需要时间来证明,估计得等到五年甚至十年之后,才能看到效果了。
毕竟,在李大善人掌舵东陵高科期间,东陵高科估计都是引领潮流,让友商追赶的那个,不会发生战略性失误。
“李总!”
任岳峰沉声说道,“要筹建这套系统,恐怕要花费不菲的经费,邀请众多咨询机构甚至学术机构参与。
另外还要采购设备、人员培训等,恐怕需要花费时间跟金额都非常大!”
“经费不是问题!”
“菊花厂今年,也在引进IBM的管理体系,菊花厂都能舍得花费四十亿人民币,引入IBM管理的体系,难不成,东陵高科在这方面,还比不过菊花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