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穿在1977 > 第900章 且听下回分解

第900章 且听下回分解

第900章 且听下回分解 (第1/2页)

要问我国第一部“旅游宣传片”是什么,那么绝对非《丝绸之路》莫属。
  
  在去年,也就是1979年,央台决定搞个大动作,他们历史性地引入了外部合作方,即小本子放送协会(NHK)电视台,要联合制作一部纪录片,探索丝绸之路、展现丝织艺术,以及丝路人民的生活状况,融古今于一体,继承过去、展望未来。
  
  这部纪录片也造就了两个第一:第一次对外开放协作拍摄电视节目、第一部电视系列片。
  
  与小本子电视台的合作,也为国内电视界,尤其是纪录片的拍摄,带来了全新的观念和方法。
  
  片子的开机仪式是在8月25日,其实早在8月8日就已经开始拍摄。
  
  什么拍摄过程、去英法德意苏取景、艺术成就、政治意义啥的都不说了。
  
  就说结果。
  
  拍摄工作截止到1980年9月1日全部结束,然后央台根据拍摄的素材,制作了15集的《丝绸之路》。
  
  NHK电视台则边拍边剪,首先制作了包括序篇在内的14集系列片,并从5月1日开始播放序篇、5月7日开始首播。
  
  这还没完,NHK又用编余素材,按丝绸之路上的自然、民族、文物等类别,分别编成24集系列专辑连续播出。
  
  等于来了个一鱼双吃。
  
  这种史无前例、为一部纪录片展开官方宣传的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小本子民众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因此在小本,很快就出现了一股肉眼可见的“丝绸之路热”。
  
  然后顺理成章,我国改开后的第一次旅游热潮顺利到来。
  
  这种影响甚至持续到几十年以后,许多小本子老人再去中国旅游的时候,甚至还会将西安、敦煌等地列为必游景点,就是为了重温旧梦。
  
  所以陈凡要拍“旅游宣传片”,用这部片子作为成功案例,拿去跟上级讲道理,实在是再合适不过。
  
  今天是5月6日,那么序篇已经播出了,等再过一两个月,就能看到效果。
  
  到时候小本子整团整团地往国内拉,陈凡再将策划方案递上去,谁还会有意见、有顾虑?
  
  成功就在眼前,还等什么啊亲?!
  
  赶紧拍啊!
  
  那么问题来了。
  
  什么样的宣传片,可以拉动云湖地区、乃至江南省、甚至是全国的旅游发展呢?
  
  毫无疑问,省城和云湖都作为长江重镇,再没有比国内另一部真正的巅峰纪录片:《话说长江》更合适的片子。
  
  其实呢,《话说长江》之所以能如此成功,跟《丝绸之路》还有一点点的关系。
  
  原因有二。
  
  当时《话说长江》即将播出的时候,总撰稿人陈汉元,这位大佬同时还是央台总编室的主任,对于节目播出,有那么亿点点的话语权。
  
  之前播出《丝绸之路》的时候,国内的电视节目还处于非常随性的状态。
  
  随性的意思,就是节目预告我照出,但是播出时间不一定。
  
  除了极个别特殊的节目之外。
  
  嗯,这里说的就是联播新闻。
  
  其他节目的播出,基本上都要等上一个节目结束,才会按照顺序接着往下播。
  
  而上一个节目什么时候能结束,这个时间是不可控的,什么时候播完就算。
  
  就连两个节目之间,电视台也会无意识地留下短则几秒,长则几分钟的无信号黑屏空档。
  
  观众们看见黑屏,还有不间断的“嘀……”声,就知道这是在换片子。
  
  跟放电影有得一拼。
  
  于是就造成了电视节目播出的随意性。
  
  所以在播放《丝绸之路》的时候,说是几点播,结果观众们到点了打开电视机一看,哟嚯,还在放上一个节目、甚至上上个节目,那就等着看重播吧。
  
  结果就造成了《丝绸之路》在小本子爆火,在国内却有些不温不火的情况,让国内的不少电视人感觉颜面无光。
  
  所以在《话说长江》播出的时候,陈大佬就发话了,必须按点播出,不管上一个节目播到什么内容,时间一到,必须给我掐掉,准时播出《话说长江》。
  
  就这么一点改变,从此以后,我国的电视节目都要掐表播放,一个节目需要多长时间必须固定、换片不允许有间隔……等等规定都出来了。
  
  《话说长江》的播出也算是改变了我国的电视生态。
  
  而准点播出以后,观众也没让电视台失望,百分之四十的收视率直接爆表。
  
  虽然不知道这个收视率是怎么统计来的、准不准确,但百分之四十的收视率,确实保持了纪录片收视率的记录几十年,即便是最火爆的《舌尖》也远远不及。
  
  而《话说长江》之所以能成为爆款,还有第二个原因。
  
  那就是,这部片子,从头到尾都没有任何的“说教”,只是简简单单地展示长江两岸居民的风俗人情……。
  
  这样的改变,在国内电视节目历史上也是前所未有的第一次!
  
  以前不管是什么节目,电视剧、新闻、科教片、……等等,都离不开大义凛然的说教。
  
  却不知道这种方式,已经让很多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感到反感。
  
  结果忽然出了一部没有任何说教,还这么好看的片子,当即引起观众的兴趣。
  
  就跟80后看《上海滩》和《霍元甲》似的,一台电视机能拖好几十人,都争相去看一部风光纪录片。
  
  那么问题又来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究竟是哪位大佬,竟然敢这么做呢?
  
  答案就是:小本子大佬、八十年代的超级歌星,佐田雅志。
  
  1980年9月,佐田雅志在京城展览馆举办了个人演唱会,次年又去上海演出,成为第一个在中国开演唱会的小本子歌手。
  
  他在上海演出的时候,意外得知了一个消息,央台正在筹划拍摄一部关于长江的纪录片。
  
  后来也有资料说是央台故意放消息给他的,就是为了找金主。
  
  反正不管谁先找谁,在确认了消息的真实性之后,佐田雅志毫不犹豫拉上他的老爹,找到了央台,表达了想要合作的愿望。
  
  有人主动送上门来出钱,央台当然乐意啊。
  
  不管主动还是被动,他们也正好在找金主爸爸呢,当即表示,你出钱、我出力,大家一起做大做强、再创辉煌。
  
  于是双方一拍即合,用佐田雅志老爹公司的名义,和央台签署了合作合同。
  
  当时佐田雅志表示可以投资10亿日元,但央台经过精心核算,表示用不了那么多,只需要8亿就够了。
  
  郎有情妾有意,合作迅速进入实质阶段。
  
  拍摄计划非常明确,从上海开始,往长江源头溯源,最终抵达长江源头,拍摄结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