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清朝立国,大明心寒 (第1/2页)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此刻静得能听到银针落地的声音。所有目光都死死锁定着天幕,仿佛那上面正盘旋着一头即将吞噬一切的洪荒巨兽。
天幕上的文字,不再仅仅是描述战事或朝争,而是投下了一枚足以颠覆所有人认知的惊天炸雷:
【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十一日,皇太极在盛京(沈阳)举行隆重典礼,受“宽温仁圣皇帝”尊号,改国号为“大清”,改元崇德。正式宣告大清王朝的建立。】
“……清?”李善长苍老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第一个打破了死寂,“他们……他们真的改国号了……从‘金’,改成了‘清’!”
虽然早在看到“后金”这个国号时,洪武君臣就已根据历史教训推测他们若入主中原必会更改国号,甚至猜到了可能就是“清”。但当这一切被天幕以冰冷的事实呈现出来时,那种冲击力依旧无比骇人。
这意味着,那个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蛮族政权,已经彻底褪去了部落联盟的外衣,完成了向一个旨在争夺天下正统的封建王朝的蜕变!他们不再满足于劫掠边关,他们的野心,是整个天下!
“砰!”朱元璋一拳狠狠砸在御案上,震得笔架乱颤。他的脸色铁青,牙关紧咬,从喉咙深处挤出嘶哑的声音:“来了……到底还是来了!这群豺狼……他们不仅要钱要粮,他们要的是咱汉家的江山!要的是咱华夏的冠冕!”
一股冰冷的、令人窒息的感觉瞬间攫住了殿内每一个人的心脏。
天幕并未停止,而是以更详尽的文字,勾勒出皇太极是如何一步步为这个新王朝奠定基石,而那画卷的每一笔,都浸透着大明北疆的鲜血与屈辱。
【皇太极即位后,东征西讨,锐意进取。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亲率大军绕道蒙古,突破长城喜峰口,首次入塞,兵临北京城下,京师震动,史称“己巳之变”。】
【崇祯七年(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再次统军绕道蒙古,从宣府、大同等地破口入塞,蹂躏京畿腹地。】
【崇祯九年(后金天聪十年,1636年)十二月,皇太极以朝鲜“助明败约”为由,亲征朝鲜,迫使朝鲜国王李倧出降,签订城下之盟,朝鲜断绝与明朝的宗藩关系,奉清朝为正朔。】
【与此同时,皇太极持续对蒙古用兵,最终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彻底灭亡蒙古察哈尔部,俘获林丹汗之子额哲及其部众,并获得元朝传国玉玺。漠南蒙古诸部尽数臣服于后金(清)。】
蓝玉双眼赤红,怒吼道:“朝鲜也降了?!蒙古也完了?!这皇太极……这皇太极是要把我大明所有的臂膀一一斩断啊!”他仿佛看到了自己当年在捕鱼儿海横扫北元的功业,在二百多年后被人以更彻底的方式复刻,而对象,却换成了大明朝自己!
朱棣的脸色苍白如纸,他比任何人都清楚亲征蒙古的艰难。他五次北征,耗尽心血,也未能竟全功。可这皇太极,竟能……“传国玉玺……连传国玉玺都落入了他们手中……”他喃喃自语,这意味着一种天命所归的象征,正在发生可怕的转移。
朱元璋颓然向后靠在了龙椅上,一股深切的无力感如同冰水般淹没了他。他挥了挥手,声音疲惫而苍凉:“看到了吧?都看到了吧?咱,还有老四,咱们父子俩打生打死,把残元赶回了沙漠。可结果呢?咱大明到底还是没能真正解决北边的祸患……咱刚死没多久,他们就敢在土木堡俘虏大明的皇帝……现在,更是养出了比蒙古人更狠、更狡猾的女真……”
他抬起眼,望着殿外仿佛没有尽头的天空,眼中充满了不甘和痛苦:“中原……难道就真的逃不过被胡人践踏的宿命吗?就算他们改名叫满族,改国号叫清……换汤不换药!他们终究不是汉人!他们不懂咱的礼仪纲常,他们只要土地和奴隶!”
天幕的消息,如同最凛冽的寒风,瞬间吹遍了整个南京城。那“大清”二字,仿佛带着关外的冰雪,冻僵了每一个听闻此讯的大明子民的心。
在国子监,斋舍内鸦雀无声,随即,不知是谁先发出了第一声压抑不住的哽咽,紧接着,悲泣声此起彼伏。黄子澄伏在案上,肩膀剧烈地抖动着,泪水打湿了面前的宣纸。“神州陆沉……神州陆沉矣!”他痛哭失声,“靖康之耻犹在眼前,崖山之恨未满四百年!为何?为何苍天要再降此劫于我华夏?!这‘清’字国号一出,岂非宣告胡虏志在天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