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比天灾更严重的是人祸 (第1/2页)
洪武十三年的奉天殿,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雨将至。天幕上的文字,不再是具体的某场战役或某个人的命运,而是开始系统地剖析大明王朝肌体上那些流脓溃烂的伤口。首先指向的,就是钱粮税收。
“……嘉靖、万历以降,君王多沉溺享乐,怠于政事?”朱元璋看着天幕的描述,气得冷笑连连,“好啊,真是咱的好子孙!把咱的话都当耳旁风了!”
然而,更让他和群臣心惊肉跳的还在后面。当天幕提到“以皇帝为首的贵族和官僚集团更是变本加厉地肆意兼并土地……致使无数平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基”以及“矿监和税吏只能如饿狼一般扑向无辜的百姓。他们横征暴敛,巧立名目,不断加重民众的赋税负担”时,朱元璋猛地站了起来,手指都在颤抖。
“混账!混账东西!”他怒吼着,声音在殿宇中回荡,“咱当年设立矿监税使,是为了充盈国库,以备不时之需!是让他们去刮那些豪商富贾的油水!他们……他们竟然把手伸向了小民?!这岂不是杀鸡取卵,自毁根基?!”
朱标也是面色发白,喃喃道:“土地兼并……流民失所……此乃动摇国本之大患啊!历朝历代,莫不亡于此!为何……为何后世子孙竟不引以为戒?”
徐达面色凝重地补充道:“陛下,太子殿下,看来问题不止于此。天幕所言,似乎暗示……该收的税,没收到。”
李善长一直凝神细看,此时缓缓开口,点出了关键:“陛下,您看这里——‘到了万历末年,宗室已经高达几十万人,如果按上位您定下的俸禄水平,大明一年的税收还不够宗室一半的俸禄’……”
“多少?!”朱元璋几乎以为自己听错了,他难以置信地瞪着天幕,“几十万人?!咱……咱定下的俸禄……一年税收都不够一半?!”
这个数字像一记重锤,狠狠砸在洪武皇帝的心头。他当初分封诸王,厚待宗亲,是为了拱卫皇室,却万万没想到,二百年后,他的子孙后代竟会繁衍成一个足以拖垮整个国家财政的庞然大物!
“虽然经过高拱、张居正的努力,普通宗室几乎领不到俸禄,但特权还在,他们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垄断着商业根本不需要交税。”李善长继续念着天幕上的文字,语气中充满了无奈和讽刺,“这意味着,国家最大的负担群体,不仅不事生产,还占据着海量的资源,并且……无需向朝廷缴纳分文赋税。”
殿内一片死寂。所有人都被这个残酷而荒谬的事实惊呆了。
就在这时,天幕上的文字似乎感知到了奉天殿内众人的震惊与疑惑,竟进一步细化,投下了更具体、也更令人窒息的数据:“其中,仅晋王朱棡一系,至明末已繁衍逾四万之众;周王朱橚一系,亦不下三万余人。此二藩人口之巨,已堪比一方大府。”
“多……多少?”站在武将行列中的晋王朱棡下意识地喃喃出声,他先是愣了一下,随即一股难以言喻的得意和自豪感瞬间冲昏了他的头脑。四万!他晋王这一脉竟然如此枝繁叶茂!他几乎要忍不住咧嘴笑出来,下意识地挺直了腰板,仿佛这庞大的子孙数量是他无上荣光的证明,目光甚至略带挑衅地瞟了一眼旁边的燕王朱棣。
然而,这股得意来得快,去得更快。父皇那铁青得快要滴水的脸色,徐达、李善长等重臣那凝重乃至绝望的眼神,像一盆冰水猛地浇在他头上。他猛地想起了刚才天幕的话——“一年的税收还不够宗室一半的俸禄”、“占据着大量的土地、垄断着商业根本不需要交税”…………
朱棡脸上的血色瞬间褪得干干净净,刚刚挺直的腰杆瞬间佝偻了几分,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四万子孙……这哪里是荣耀?这分明是四万头养肥了待宰的……猪!这个念头让他不寒而栗,冷汗瞬间湿透了里衣。
而站在他身旁不远,周王朱橚则完全是一副懵懂的样子。他眨着清澈又困惑的大眼睛,努力理解着天幕上那些对他而言过于复杂的数字和词汇。“三……三万人?”他小声地掰着手指头,似乎想数清楚这是多么大一个数目,却根本数不明白。
他隐约感觉到气氛很沉重,父皇和哥哥们都很不高兴,但他小小的脑袋里实在想不通,为什么生的儿子多、孙子多,好像反而变成了一件很大的坏事?他歪着头,扯了扯旁边朱棣的衣角,低声怯怯地问:“四哥,‘赋税’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家人多,朝廷就没钱了呢?”朱棣面色复杂地看了幼弟一眼,嘴唇动了动,却不知该如何向一个孩子解释这足以压垮一个王朝的残酷真相,只能沉重地摇了摇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