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又一个落水的皇帝 (第1/2页)
奉天殿内,空气仿佛凝固成了沉重的铅块。巨大的天幕上,文字与隐约浮现的画面交织,将二百多年后那个名为“天启”的朝堂赤裸裸地展现出来。权阉魏忠贤的身影虽未直接出现,但其党羽的嚣张、厂卫的横行、边将功勋被肆意抹杀的场景,却如同最锋利的刻刀,一下下刮在洪武君臣的心头。
朱元璋的脸色已经从铁青转向了一种近乎狰狞的赤红。他眼睁睁看着自己亲手打下、精心设计的帝国,在后世子孙手中被一群阉人肆意蛀空,那种愤怒和心痛几乎要将他点燃。尤其当他看到天幕提及,正是朝中的掣肘和污蔑,逼得刚刚取得宁锦大捷的袁崇焕不得不辞职去位时,一直压抑的火山终于爆发了。
“嘭!”
御案被一拳砸得巨响,上面的镇纸、奏疏齐齐跳起。
“岂有此理!混账!王八羔子!”朱元璋的怒吼声震得殿梁仿佛都在颤抖,粗鄙的市井骂言脱口而出,此刻唯有这样才能宣泄他万分之一的怒火,“阉宦之祸,竟至于斯!咱定的规矩都喂了狗吗?!内官不得干政!都听到狗肚子里去了?!”
他猛地站起身,来回疾走,像一头被激怒的雄狮,指着天幕的手指都在微微发抖:“难怪!咱就说难怪!辽东有袁崇焕这等良将,有关宁铁骑这等悍卒,有宁锦大捷这等胜仗,咱大明最后还是亡了!根子!根子就烂在这庙堂之上!烂在这群没卵子的货和趋炎附势的酸儒身上!”
他的目光似乎穿透了时空,死死锁定在那个素未谋面的后世子孙身上:“我看这个只知锯木头、玩刨花,朝政放任给家奴的天启小子,就是咱大明的亡国之君!他就是老朱家的罪人!”
帝王一怒,伏尸百万。虽然怒的是二百多年后的皇帝,但那磅礴的怒气依旧压得殿内所有人大气不敢出,纷纷低下头,恨不得把自己缩进地缝里。
一片死寂中,唯有负责记录天幕信息的翰林官,职责所在,硬着头皮必须开口。他浑身抖得如同秋风中的落叶,牙齿咯咯作响,几乎是匍匐在地上,用带着哭腔的颤音微弱地补充道:“陛…陛下息…息怒。龙体为重…据,据天幕此前零星所示,我大明最后一位…一位正统皇帝,似乎…似乎是年号‘崇祯’的皇帝……”
“崇祯?”朱元璋猛地停下脚步,嗜血般的目光唰地一下钉死在那翰林身上,声音陡然拔高,带着骇人的压迫感,“那是谁?!是天启的儿子?还是他弟弟?!说!”
那翰林官感觉皇帝的目光犹如实质的刀剑架在了自己脖子上,瞬间冷汗浸透后襟,扑通一声彻底瘫软在地,声音里充满了绝望的恐惧:“回…回陛下…天…天幕未曾明言啊……臣,臣死罪!但,但是…”他脑中一片空白,只能拼命抓住有限的线索,“既…既然天幕曾言及‘万子万孙’,那…那定然是万历皇帝的孙辈无疑了。恐…恐怕是天启帝无子,或…或其子……年幼,未能继承大统?”
他越说越没底气,这纯粹是在刀尖上凭本能猜测,每一个字都像是在给自己催命。
朱元璋鼻腔里重重哼出一声,那声音冰冷得让周围温度都下降了几分。若非身旁的马皇后及时投来劝阻的眼神,并轻轻拉了一下他的衣袖,他真想立刻把这个说话说不囫囵、尽戳人心窝子的蠢材拖出去廷杖打死。
“咱知道天启有个弟弟!”朱元璋强压下立刻杀人的冲动,从牙缝里挤出声音,语气里充满了对后世子孙极致的失望和鄙夷,“上面有个三十年不上朝的爷爷(万历),中间有个吃红丸死得不明不白的爹(泰昌),自己又是个专心木匠不理朝政的货色!他那个弟弟,能受过什么狗屁帝王教育?能好到哪里去?!”
他越说越气,竟口不择言地赌咒发誓起来:“哼!就这种根子上歪了的苗!他要是登基后,能有汉献帝一半的忍功和脑子,懂得平衡权臣、保全自身,咱都想倒立吃屎了!”
心情恶劣到极点的老朱,急需一个发泄口。他猛地想起以前天幕播放靖难相关内容时,似乎有个不开眼的侯爷赌咒说“要是燕王能打赢建文,他倒立吃屎”。他如同寻找猎物般,凶狠的目光在殿下噤若寒蝉的勋贵队列中来回扫视,就想把那个家伙揪出来现场表演一下,让这死寂压抑的朝堂至少能有点“乐子”,可惜他气得头晕,怎么都想不起具体是哪个倒霉蛋了,只得作罢,将一腔邪火再次憋回心里,脸色更加难看。
朱元璋那带着浓浓恨铁不成钢意味的怒骂声还在奉天殿高大的梁柱间回荡,余音未绝。他几乎已经认定,那天启小子就是他老朱家不肖子孙的“杰出”代表,是大明王朝驶向覆灭深渊的掌舵(或者说根本没掌舵)之人。
然而,就在下一秒,仿佛冥冥之中真有天道感应,又或是那天幕背后的存在刻意要给这位洪武大帝一点“颜色”瞧瞧——始终平稳流转着文字的天幕,猛地闪烁了一下,如同平静湖面被投入一颗巨石,荡开一圈急促的光晕!
紧接着,一行与之前叙述阉党乱政、边关危局风格迥异的,更加醒目、甚至带上一丝急促意味的文字,骤然浮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