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城坚炮利的宁远城 (第2/2页)
徐达重重点头,语气无比肯定:“不仅如此。坚壁清野,肃清内奸,泼水成冰……每一步都精准地打在了努尔哈赤的七寸上。努尔哈赤惯用间谍里应外合,此计破之;女真兵擅攀爬,冰墙滑不留手,此计克之;人心惶惶,他动员军民,同食同宿,此计安之。陛下,此人之能,绝非仅一守城之将,乃大将之才也!其抗命独守,非是逞匹夫之勇,而是真正看透了敌我优劣,选定了这最合适、也是唯一能重创努尔哈赤的战场!”
朱元璋听着众将的分析,看着天幕中那座在冰天雪地里愈发显得棱角分明、坚不可摧的孤城,缓缓吐出一口气,脸上竟露出一丝复杂的笑意:“好个袁崇焕!有胆有识,有谋有断!咱现在倒真想看看,努尔哈赤这头猛虎,撞在这颗宁远这颗铁钉上,会崩掉几颗牙!”
当天幕的特写镜头牢牢锁定在那十一门黝黑沉重、泛着冷冽寒光的西洋“红衣大炮”上时,奉天殿内先前因战局而紧张的气氛,瞬间被一种混合着惊叹与贪婪的灼热所取代。
画面细致地展示了这些庞然大物:修长粗壮的炮管需要数人合抱,坚固的炮身铸造精良,结构迥异于明军现有的火铳佛朗机。更精妙的是它们被安置在四角敌台特制的炮车之上。
“妙!妙极!”徐达眼中精光爆射,作为沙场老将,他瞬间理解了这种设计的战略价值,“此等炮车竟可灵活旋转?看其规制,射界之广,几无死角!一台炮便可控扼城墙之外大半区域,相邻角台之炮火更能相互交织,形成绝杀之网!努尔哈赤的楯车阵和凿城步兵,若敢靠近,必遭灭顶之灾!这宁远城经此改建,再配以此等利器,简直成了一只浑身尖刺的钢铁刺猬!”
冯胜也抚掌惊叹:“以往我军火器,或因笨重难以移动,或因射角所限,常被敌军窥得空隙迫近城下。此炮此法,实乃守城术之一大革新!袁崇焕此人,不仅胆略过人,竟还深谙器用之利,知人善任!”
一直盯着大炮细节的蓝玉,此刻呼吸都略显粗重,他仿佛已经看到炮弹落入后金密集军阵中血肉横飞的场景,兴奋地一拳捶在掌心:“好东西!真是好东西!一炮之威,恐胜千军!若我大明边军皆能列装此等神兵,何愁北虏不灭?!这宁远,有此城此炮此将,努尔哈赤此番怕是要栽个大跟头!”
然而,天幕接下来的信息,却像一盆冷水,稍稍浇熄了众将的兴奋之火。画面中清晰地显示出,这些威力惊人的重炮,并非大明自产,炮身上甚至隐约可见异邦的铭文标记。
旁白音随之响起,阐明这些“红衣大炮”的来源:【此批重型火炮,乃天启年间,朝廷通过海外贸易渠道,重金购自西洋葡萄牙人(明朝或称佛郎机人)之手,经澳门转运至辽东。其设计之精良,铸造之工艺,射程与威力,均远超当时明朝本土所能铸造之最强火炮。】
“购自海外?佛郎机人?”蓝玉脸上的兴奋瞬间凝固,逐渐转为惊疑和深深的警惕,他猛地转头看向朱元璋,声音都沉了下去:“陛下!此等国之利器,竟需假手外洋?我大明工匠竟不能自铸?”
他踏前一步,指着天幕,语气愈发严峻:“臣方才还在想,有此利器,漠北王庭亦可荡平。但现在……臣深感忧虑!那海外佛郎机等国,既能造出如此攻城拔寨的犀利火器,其舰船、其军备、其工艺,究竟已到了何种可怕的地步?他们今日肯为钱财售炮于我,固然能解辽东一时之困。可他日呢?”
蓝玉的目光仿佛已穿透天幕,看到了无尽的汪洋和汹涌的波涛:“若其舰船亦装备无数此等重炮,跨海而来,寇我海疆,我大明之水师、之岸防,将以何物抵挡?届时,恐非边患,而是……而是千年未有之强敌自海上而来啊!”
这番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殿内每个人的心上。徐达和冯胜脸上的喜色也早已消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凝重。他们刚刚为发现克制骑兵的利器而欣喜,却瞬间被一个更遥远、更庞大、更陌生的威胁阴影所笼罩。武器带来的安全感荡然无存,反而滋生出了对未知强敌的深深忌惮。
朱元璋始终沉默着,但他的手指在御案上无意识地敲击着,节奏缓慢而沉重。他的目光从那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上移开,仿佛试图望穿时空,看清那些远在西方的、能造出如此杀器的国度的真实面目。北方的战火未熄,东南的海疆之外,似乎已隐隐传来了新的威胁的潮声。这位开国皇帝的心中,对于“未来”的考量,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和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