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万历驾崩,国本遗祸 (第1/2页)
天幕之上,萨尔浒之战的惨败景象尚未完全散去,新的内容已然浮现。这一次,焦点直接对准了那位高居紫禁城深处的大明皇帝——朱翊钧(万历)。
萨尔浒一战,葬送大明精锐,予自诩“中兴之主”的万历皇帝以沉重一击。此战之败,犹如其祖父嘉靖帝被海瑞痛骂,彻底击垮了他的心气,自此一病不起,最终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以五十八岁之龄驾崩。作为大明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本有机会打破永乐后朱家天子难逾花甲的魔咒,却终究带着无尽的遗憾与挫败感离去。
“混账!废物!”
奉天殿内,朱元璋的怒吼如同惊雷炸响。他气得额头青筋暴起,指着天幕的手指都在微微颤抖。
“就是这个孽障!就是他!咱大明积攒下的家底,就是被他败光的!废除张居正的新法,搞得国库空虚!三十年躲深宫里不见大臣,朝廷都快成空架子了!要不是他死得早,这亡国之君的帽子,就该他戴着遗臭万年!不管他后面还有几个皇帝,咱看,大明实亡于万历!确定无疑!”
老朱的怒火如同实质的烈焰,烧得殿内所有人大气都不敢出。徐达、李善长等重臣纷纷低头,无人敢在这个时候触霉头。而站在一旁的燕王朱棣,更是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立刻溜到偏殿去找自己的王妃徐氏和儿子们——这万历可是他的直系后代,这脸打得啪啪响,祖宗脸上无光啊!
就在一片死寂,只有朱元璋粗重喘息声时,一道温和却有力的声音响起。
“重八,消消气。”马皇后轻轻拍了拍丈夫的后背,语气平静,“气坏了身子不值当。天幕所示,终究是二百多年后的事,你现在发再大的火,也烧不到那时的紫禁城。”
在马皇后的柔声劝慰下,朱元璋胸中的滔天怒火渐渐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无奈和悲哀。他重重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许多:
“妹子,你说得对。咱是气糊涂了。仔细想想,这万历孙儿……唉,虽荒唐透顶,但似乎也并非一无是处。至少,他还打赢了所谓的‘万历三大征’,维护了疆土。单论这一点,放在咱老朱家的皇帝堆里,勉强也能算个中等偏上吧?”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天幕,带着一丝复杂的感慨:“只可惜,他时运不济,偏偏撞上了努尔哈赤这等枭雄出世。若是咱,或者老四你在那个位置上,或许还能制服这头猛虎。至于他的那些子孙……哼,咱看悬乎!”
老朱刚对万历做出一个略显“公允”的评价,天幕关于下一任皇帝的信息便开始显现,尤其重点提到了那场持续多年的“国本之争”。
看到大臣们为了立太子的事情和皇帝吵了十几年,甚至罢黜了无数官员,朱元璋的眉头又拧了起来,他骨子里对秩序和规则的坚持让他本能地开口:
“立太子乃国本,自当按咱订下的《皇明祖制》来!白纸黑字,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纲常有序,这有什么可争的?一群文官叽叽喳喳,成何体统!皇帝自己也没个主见,优柔寡断,像什么话!”朱元璋说得斩钉截铁,下意识地维护着自己亲手制定的、他认为能保证江山永固的规则。
可他话音刚落,自己就先愣住了一下,脸上的表情闪过一丝极其不自然的尴尬。因为他猛地想起,天幕之前透露过,自己的好老四朱棣可是抢了侄子建文的皇位才上去的……从他开始,这“嫡长继承”的“祖制”好像就已经名存实亡,被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他自己就是最大的“祖制”破坏者,此刻却在这里强调祖制,岂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