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天幕直播靖难,朱棣你别跑! > 第361章 猛将战死,计出三国!

第361章 猛将战死,计出三国!

第361章 猛将战死,计出三国! (第2/2页)

天幕似乎没有察觉到洪武朝堂这瞬间凝固的气氛,依旧无情地播放着后续。
  
  【明万历四十七年(后金天命四年,1619年),萨尔浒之战,刘綎所率东路军因山路艰险,未能按期抵达…努尔哈赤击败北路明军后,迅疾移师,迎击刘綎…为全歼刘军,努尔哈赤采取诱敌深入、设伏聚歼之策…遣人冒充明军,持缴获的杜松令箭,诈称西路杜松军已迫近赫图阿拉,催刘綎速进…刘綎不疑有诈,怒杜松抢功,下令轻装急进…】
  
  画面中,似乎呈现出刘綎部兵马在崎岖山道间艰难前行,一名穿着明军衣甲的信使疾驰而至,呈上令箭…刘綎看后,脸上浮现焦急与怒容,大声催促军队加速…
  
  “蠢货!”
  
  御座之上,朱元璋的怒斥声打破了死寂。他本就因蓝玉那番“意有所指”的话憋着火气,此刻看到刘綎如此轻易就上了恶当,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这就是一勇之夫!空有蛮力,缺乏谋略!打打土司倭寇还行,碰上努尔哈赤这种深知我明军内情的狡诈恶徒,简直如同稚子持金过市!如此明显的诱敌之计都看不出,他的脑袋是怎么长的?!白瞎了那一身武艺和赫赫战功!”朱元璋痛心疾首,既气刘綎轻敌中计,更怒未来大明竟被如此伎俩所败。
  
  站在一旁的徐达见气氛更加僵硬,连忙出声缓和,既是为刘綎辩解,也是将话题引向更深处:“陛下息怒。此非全然刘将军之过。观那努尔哈赤,长期受我大明官爵,对我朝军制、号令、乃至内部将领间微妙关系可谓了如指掌。与其说他是西夏李元昊那般割据一方的豪酋,不如说他是安禄山那般深知朝廷虚实的叛将。因此,他能精准利用杜松令箭和刘将军的争功之心设下此局…刘将军一时不察,中了奸计,虽令人扼腕,却也…却也并非完全不可理解…”
  
  徐达的话,稍稍平息了朱元璋的怒火,也让殿内紧张的气氛缓解了一丝,但沉重感依旧挥之不去。
  
  天幕影像仍在继续:【刘綎先锋部队进至阿布达里岗,突遭后金重伏…血战…刘綎力战殉国…东路军溃败…】
  
  惨烈的画面并未过多呈现,但文字的描述已足以想象那一代猛将的悲壮结局。
  
  与此同时,遥远的钱塘江边,草庐之内。
  
  正在埋头创作的施耐庵偶然抬头望见天幕,不由得惊讶地推了推身旁的老师罗贯中:
  
  “老师,您快看!那努尔哈赤用明军衣甲、旗号、令箭欺诈刘綎的场景,岂不正如您在《三国演义》里所写的,诸葛亮遣人诈称曹仁部曲,骗开荆州城池的桥段吗?看来学生所言不虚,老师您的书,二百多年后不仅我大明百姓爱读,连那关外的女真酋长,也将其奉为兵法宝典了啊!”
  
  他说得略带兴奋,觉得这是老师著作影响力的体现。
  
  然而,罗贯中闻言,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握着毛笔的手剧烈颤抖起来。
  
  “什…什么?那女真酋长…竟用我书中的计策…来害我大明将士?屠我华夏子弟?”
  
  他猛地站起,看着天幕中“刘綎兵败身死”的字样,又联想到之前“金国”建立的宣告,无边的恐惧和负罪感瞬间将他吞没,“若…若因我这本书,助那蛮夷成了气候,致使华夏再遭靖康之祸般的劫难…我罗贯中…岂不成了千古罪人?!此书…此书留之何用!不如焚之!”
  
  他说着,情绪激动地就要去抓桌案上那厚厚的一叠《三国演义》手稿,想要将其撕碎烧毁。
  
  “老师!不可!”施耐庵急忙拦住他,紧紧抓住他的手臂,“书有何罪?!权谋机变,自古有之,皆载于《孙子兵法》、《史记》、《资治通鉴》之中,岂独老师之书有之?即便没有《三国演义》,那努尔哈赤难道就不懂诈术了吗?他久沐汉化,深读史书兵策,自有其狡诈!老师之书,不过是启其灵思之一端,绝非根源啊!”
  
  罗贯中颓然坐倒,望着天幕,目光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有恐惧,有自责,也有徒弟劝解后的一丝茫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