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76章 陈默同志是很好的选择 (第2/2页)
“第一,他政治立场坚定,在北河村事件中,面对压力诱惑,毫不动摇,坚决维护市委决策,维护群众利益,经受住了考验!这是最宝贵的品质!”
“第二,他熟悉四海集团的底细,了解其中的陷阱和雷区,由他来主导城投集团接收四海遗产,可以有效避免重蹈覆辙,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第三,他执行力强,魄力足,敢于碰硬,正是开拓新局面最需要的那种干部!”
“至于企业管理经验,”
郑仪挥了挥手,仿佛这不是什么问题。
“可以配一个经验丰富的总经理给他做搭档嘛!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嘛!我们当年搞改革,那么多干部不也是摸着石头过河,边干边学?”
“重要的是有一颗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的心!是有敢于担当、敢于创新的锐气!”
他一番话,有理有据,既回应了孙梅的顾虑,又将陈默的“缺点”巧妙转化为了“优势”,更将其提拔拔高到了“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的战略高度。
孙梅沉默了片刻。
她不得不承认,郑仪的话很有说服力,至少表面上无懈可击。
但她更深知,人事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能力”和“需要”问题。
这背后是错综复杂的权力平衡和各方势力的博弈。
陈默是郑仪的人。
如果让他执掌城投集团,意味着郑仪的势力将急剧膨胀,不仅牢牢掌控了党委系统的中枢,更将触角深入到了政府经济命脉的核心领域。
这必然会打破明州现有的、微妙的权力平衡。
其他常委,尤其是政府那边的马天祥,会怎么想?
省里那边,又会怎么看?
“秘书长的想法,很有魄力。”
孙梅缓缓开口,语气依旧谨慎。
“陈默同志也确实有很多突出优点。不过,这么重要的人事安排,恐怕还需要在书记会上充分酝酿,更需要征求一下政府那边,尤其是分管国资的马副市长的意见。毕竟,城投集团以后还要在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她再次抬出了程序和平衡,这是组织部长最常用,也最有效的“防御”手段。
郑仪看着她,忽然笑了笑,那笑容意味深长。
“孙部长考虑得很周全。程序当然要走,各方面的意见也要听。”
他话锋一转。
“不过,我相信邹书记对城投集团的重视程度,也相信邹书记选贤任能的魄力和眼光。”
“至于政府那边……”
郑仪语气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自信。
“张林市长对成立城投集团是全力支持的。马副市长那边,我相信他作为老同志,会顾全大局,以明州发展为重。”
“毕竟,城投集团是在市委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最终对市委常委会负责。”
他轻轻一句话,点明了最高权力的归属,也微妙地暗示了马天祥的“分寸”。
孙梅听明白了。
郑仪这不是在和她商量,而是在……通知她。
他已经得到了邹侠的默许,甚至可能已经说服了邹侠。
他今天找她来,不是听取组织部的意见,而是要让组织部按照他的意图,拿出“符合程序”的候选人方案。
压力,巨大的压力,无声无息地笼罩下来。
同意?
意味着彻底倒向郑仪,必然会得罪马天祥甚至其背后的势力。
不同意?
那就是公然违背邹侠和郑仪的意志,她这个组织部长以后的工作还怎么开展?
郑仪看着孙梅变幻不定的神色,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不能逼得太紧,毕竟孙梅是常委,是组织部长,需要给她台阶和下台的礼物。
“孙部长。”
郑仪的语气重新变得缓和诚恳。
“我知道你的难处。组织部的工作,原则性强,敏感度高。”
“这样吧,候选人名单,还是由你们组织部独立、客观、公正地拿出来。充分尊重你们的专业意见。”
“我只是从城投集团的极端重要性和特殊使命出发,提供一些参考性的想法,最终决定权,还是在常委会,在邹书记那里。”
“你看这样好不好?你们先把名单做出来,包括陈默同志和其他符合条件的同志,把优缺点都分析透,提出你们的倾向性意见。然后我们一起,去向邹书记详细汇报,最后请书记定夺。”
以退为进。
看似尊重组织部的独立性和邹侠的最终决定权,实则已经将陈默塞进了“符合条件的同志”名单,并且要求组织部提出“倾向性意见”。
孙梅还能说什么?
她只能顺着这个台阶下。
“好的,秘书长。”
孙梅深吸一口气,脸上重新露出职业化的笑容,尽管有些勉强。
“我们一定认真研究您的指示,尽快完善候选人方案,然后向您和书记汇报。”
“辛苦了。”
郑仪站起身,伸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