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荒野之绿【二更!】 (第2/2页)
在做这件事的时候,李悠南打开了摄像头:“嘿,伙计们,现在我要做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了,这可能是会颠覆你们对《荒野独居》这个节目认知的一项工程,那就是烧制真正的陶瓷。”
“事实上我相信大家也看过一些在野外烧制土陶罐的视频,那种粗糙的土陶罐跟我们中国人当初出口全世界、甚至获得‘China’这个国名的陶瓷差了十万八千里。”
“我们之前已经完成了几个重要的步骤,接下来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步骤。首先是我们需要挖一个可以烧制陶器的土窑,这项工作我已经完成了。”
一边说着,李悠南一边将镜头对准了事先挖好的土窑。
除此之外,为了烧制陶器,提前做好的木炭和柴也已经堆放在那里了。
李悠南又说:“接下来这一步则是决定我们烧出来的东西是陶器还是瓷器的区别。”
说到这里,李悠南微微闭了一下眼睛,似乎是在做最后的准备——当然这一步其实没有必要,他只是给这些小老外装个逼,假装自己很有仪式感,很神秘。
睁眼,假装眼睛里有光芒闪过。
“请不要眨眼睛,接下来我将为你们展示这一项传承至中国的古老技艺——烧制瓷器。”
“瓷器和陶器最大的区别就是釉。”
“釉的本质是玻璃,它会让我们的瓷器有一层光滑的薄膜。”
“所以我们需要这三种东西:首先是助溶剂,学过化学的都知道,助溶剂的作用是降低熔点——我们要降低的是二氧化硅的熔点。”
“这些东西在野外很好找到,有草木灰、一些蜗牛的壳粉,里面含有丰富的氧化钙,以及动物的骨灰……里面是磷酸钙。”
“接下来是这些材料:石英石、碎石、花岗岩颗粒,这些东西就是形成玻璃网络的主体,也就是二氧化硅。”
“最后我们还需要一些纯净的粘土,粘土的作用是稳定剂。”
随后李悠南开始调配他的釉料了。
将草木灰、石英粉、骨灰这些必须的材料调制好,李悠南忽然嘴角微微上扬:“接下来还需要一味原料,就可以为我们的陶器赋予灵魂。”
一边说着,他取出一截铜线——这个铜线自然是在选择装备时的节目组赠送的那一卷铜线上拧下来的。
铜线并不需要太多,李悠南只取了大约数厘米的样子,用石头捣碎研磨成铜粉。
铜线是着色剂,在氧化后会变成绿色,为成品赋予颜色。
李悠南完全靠着系统赋予的感觉配比着釉料,当他完成这一步以后,便开始进行真正的烧制流程了。
他将这些干粉按比例混合均匀,慢慢加水调制成浓牛奶的粘度,随后在完全干透的陶坯上涂上厚厚一层。
涂釉的时候,李悠南顺便解释:“这支笔是我可爱的小羊贡献它的毛发制作的……所以当这一批瓷器烧制出来的时候,有它的一份重要的功,哈哈。”
接下来,李悠南将涂好釉的陶坯挨个放进土窑里面。
他深吸一口气,到了这一步,饶是李悠南自己也有一些紧张起来。
此时他已经没有额外的精力对镜头说话了,而是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了窑内。
在野外没有精确的温度计,全靠看火焰的颜色、烟,感受着窑体的辐射热来判断温度。
很快李悠南完全沉浸下去,凭着感觉添加燃料,让火焰完全包裹陶器,窑内一片通红。
在确定里面已经稳定下来以后,李悠南这才微微舒了口气,对着镜头解释:“正式烧制的阶段,又叫高温烧结,大概需要4个小时左右。”
“好在现在的时间还早,而且目前看这个天气应该不会下雨,很有利于我们完成这最重要的一步工序。”
接下来的过程有一些无聊,李悠南简单的给镜头展示了一下,便将视频给关上了。
而他则需要耐心地等候,根据窑内的情况不断添柴。
整个烧制的过程持续了四五个小时。
李悠南停止加柴,窑内的温度开始自然下降。
到目前为止,他没有一个步骤出错。
微微舒了口气,随后便将窑封好,他又打开了摄像机。
轻轻擦了擦额头的汗,李悠南说:“伙计们,我想我们应该成功了。不过现在还不能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我们需要将窑封好,保留充足的时间,让窑炉在静谧的夜晚里慢慢冷却。然后我们明天带着期待的心情去收获就行了。”
今天虽然没有太多体力上的工作,但非常消耗精力。
李悠南下午给虹鳟鱼裹上淀粉,给自己做了一顿酥油煎虹鳟鱼肉,美美的饱餐一顿,再给小火龙挤了羊奶做成酥油,便早早地休息了。
第二天李悠南睡到太阳升起才起来,他伸了个懒腰,随后立刻来了精神。
他打开摄像机对镜头说:“伙计们,令人期待的时刻就要到了,让我们去看看昨天的瓷器有没有成功吧?”
李悠南走出屋外来到土窑前,敲开封好的窑炉。
下一刻,他忍不住心跳加速起来。
窑洞里似乎有光芒透出。
李悠南缓缓从里面先捧出来一个碗,碗的颜色是淡黄带着绿色的。
风轻轻吹过,林中传来几声鸟鸣。
李悠南将这个碗放下,随后拿着摄像机平推展示它的细节。
此时他的心情已经缓缓平静下来,认真地说了一句:“伙计们,这个颜色怎么样?我想给它起名为——荒野之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