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观念的冲突 (第2/2页)
秦香莲微笑道:“哪里是我会做生意,是我弟妹的手艺在咱们镇里实在拔尖,客人虽不少但也没那样夸张,如今不会亏大家的本我才总算是放下心。”
如此闲聊几句,小道长又忙去了。
秦香莲则没看到张征,只看到秦棒槌,她把自己的困惑一说:“不晓得教读书识字的那位老王道长,为什么不如何教导小女娘,既然都教,何不再公正一些,还是这其中有什么误会?”
秦棒槌吐出四个字:“没有误会。”
秦香莲眉毛又皱起来,才听着秦棒槌无波无澜的声音:“我们做道士的,讲究随性而为,师父就是喜欢小郎君,不喜欢小女娘,是故他格外亲近小郎君。他也没有苛待小女娘,该教的都是一起教,已经是很好的老师。人心本就偏颇,这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可是,面前的秦棒槌不是最公正不阿的吗?为什么到此处不公正起来?
秦香莲将自己的疑惑也摆在面上,像极了昨日的冬郎,秦棒槌便再多解释一句:“如果师父今日将小女娘拒之门外,观里会另换人来教她们,可是现在只是不如何重视,就没有理由插手。况且,我师父还说,织宋骙骙若不是女娘,他定收下做关门弟子,心里显然十分重视她们。”
秦香莲无语:“谁稀罕做他的关门弟子——”
秦棒槌摇摇头,并不生气:“我师父名门望族,进士出身,当年的事是不敢再提,你知道他能够胜任便可。”
能人异士,有一点毛病罢了。
秦香莲头一次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势必要出这口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倘若王道长今天只是一位道长,我并不会觉得他做不到一视同仁有错,可他是老师。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在小孩子们眼里,作为父母老师的人,便是她们小小世界里的圣人。圣人三立,父母老师也当有三不立,不立身不正,不公私不分,不传播不良风气诸如此类。”
秦棒槌反驳道:“你这都是儒家思想,我们是道观。”
秦香莲的表情已经很难看,就是春娘冬郎都知道,娘露出这个脸色的时候一定要乖乖的不要被她注意到。
但是秦棒槌不太通人性,就被秦香莲说得有些抬不起头。
“儒释道三者都是在探索人本身,本就该互通有无,就算不能,道教讲人与自然万物的和谐共生,认为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难道女娘就不是宇宙中的一份子,不与王道长同根一体了?你又讲随性而为,王道长为人师行为如此有失偏颇,究竟是随性而为还是随性妄为。”
这是很严重的指控了。
秦香莲继续道:“我尊重道观,也很佩服道观,但道观的道长们像今天这样做老师,我不能够苟同。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家,儒还是道,为官还是为老师,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我会告诉孩子们人心实难做到公正,但不想告诉她们,她们敬爱的学富五车的老师很不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