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先解决东边 (第2/2页)
但她别无选择,只能让秋水月迎难而上。
队伍继续向北,离京城越来越远,离那片熟悉而又陌生的草原,越来越近。
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忐忑,但也带着一丝回归故土的微弱希望。
京城的风波,随着草原队伍的北上和朝堂的短暂噤声,表面上似乎渐渐平息。
但东宫的书房里,空气却依旧凝重得能拧出水来。
秦夜站在巨大的大乾疆域图前,目光扫过上面的山川河流、州府关隘。
他的手指最终落在了东南沿海的海州与东镇军府这几个字上。
西南那位皇叔,拥兵数十万,据险而守,经营西南犹如铁桶。
确实是个棘手的庞然大物。
若贸然以谋害皇嗣之名兴兵问罪,先不说证据是否足够铁板钉钉。
单是西南复杂的地形和庆王根深蒂固的势力,就足以让一场战争旷日持久,消耗国力。
甚至可能逼得狗急跳墙,联合其他心怀鬼胎的藩王,酿成席卷天下的大祸。
北境刚定,国库虽因李永的进献得以喘息,但远未到可以支撑一场全面大战的地步。
更重要的是,若薇怀有身孕,这个节骨眼上,朝廷需要的是稳定。
而不是一场胜负难料,可能动摇国本的大战。
他需要时间,需要更强的实力,需要更充分的准备。
庆王这把火,得先压着,但不能不烧,而是要换个方式,烧得更巧妙,更致命。
而容县王和张桐的供词里,关于海上走私的线索最为清晰。
牵扯的官员层级或许不如西南那边涉及藩王骇人,但脉络相对分明。
而且,这条线上的利益输送,是穿山会的命脉所在!
断了他们的财路,就等于掐住了他们的脖子!
届时,隐藏在暗处的牛鬼蛇神,自然会跳出来。
说不定,还能顺藤摸瓜,找到更多与西南勾结的铁证!
柿子先捡软的捏,链条先从薄弱处断。
解决东边的麻烦,既能斩断穿山会一臂,肃清东南吏治,又能积累钱粮。
为日后对付西南夯实基础。
这是一举多得的选择。
“陆炳。”秦夜沉声唤道。
陆炳应声出现。“殿下。”
“容县王和张桐交代的,关于海州走私网络、东镇军府内部涉案人员的名单,核实得如何了?”秦夜问道。
“回殿下,海州那边我们的人正在暗中查探,已有眉目。”
“几个秘密码头和接应点与供词基本吻合。”
“东镇军府内部,副将赵德汉、参军周明等人,与海上商人往来密切,嫌疑极大。”
“只是...”
“东镇军府都督,安国公杨钊,态度暧昧,似乎有所察觉。”
“但并未采取行动,也未向朝廷奏报。”
“安国公杨钊。”秦夜眯起了眼睛。
这位老将是开国功臣之后,世镇东南,虽无藩王之名,却有藩王之实。
东镇军府在他治下,犹如独立王国。
他若干净,为何对眼皮子底下的走私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