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深入探索 (第1/2页)
日本关西国际机场,傍晚时分。李明一行五人走出海关通道,立即注意到等候区域里一个身着深蓝色正装、举着写有”北京大学考古交流团”牌子的年轻女子。
”您好,欢迎来到日本。我是川岛明日香,阴阳厅国际联络部助理,”女子用流利但略带口音的中文打招呼,”藤原部长派我来迎接各位。”
林雪上前与她握手:”谢谢接待,我是林雪,这是王教授、李明以及我们的两位研究助手。”
”久仰大名,林女士,王教授,”川岛明日香礼貌地点头,然后她的目光停留在李明身上,眼中闪过一丝审视,”尤其是李先生,您在源力研究领域的'特殊贡献'我们有所耳闻。”
她使用”特殊贡献”这个词时微妙的语调变化没有逃过李明的注意。显然,阴阳厅对他的了解超出了官方介绍。
”我只是个初学者,还在向前辈们学习,”李明谦虚地回应,同时悄悄感受着周围的源力环境。
日本的源力氛围与中国明显不同。如果说中国的源力如同深厚绵长的大河,那么日本的源力则更像是紧密盘绕的细流,更加集中而尖锐。这种差异不仅反映在自然环境中,也体现在人为构建的源力结构上。
”我们已经为各位安排了住宿,”川岛带领他们走向一辆黑色商务车,”明天上午会有正式会面,今晚请先休息调整时差。”
车辆驶入京都城区,古老的神社和现代建筑并存,展现出这座城市独特的魅力。李明透过车窗观察,注意到城市中隐藏着数个微妙的源力节点,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
”日本的源力结构非常特别,”王教授低声对李明说,”他们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在修建特殊的神社和寺庙,实际上是在构建一个巨大的源力阵法,覆盖整个岛国。”
”为什么要这样做?”李明好奇地问。
”防御和平衡,”林雪插话,”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上,地质活动频繁。这个源力网络一方面稳定地质能量,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一种屏障,使外部源力难以渗透。”
这解释了李明为何感觉本地源力如此封闭而自成体系。如果金之殿堂确实位于日本,那么这个源力网络可能既是保护也是阻碍。
车辆停在一家传统日式旅馆前。这是一处低调但精致的建筑,庭院中的石灯和小溪展现出典型的日本美学。
”藤原部长特意为您们选择了这家旅馆,”川岛解释道,”它建在一个小型源力节点上,可能会让您们更加舒适。明天上午九点,我会来接您们前往阴阳厅本部。”
安顿下来后,团队在一个私密的房间召开了简短会议。
”我能感觉到他们在观察我们,”李明说,”特别是对我特别感兴趣。”
”阴阳厅的情报网络非常高效,”林雪点头,”他们可能已经知道我们在西安和阿曼的行动,只是不确定具体细节。”
”我提议我们采取坦诚但保留的策略,”王教授建议,”分享关于殿堂研究的一般信息,但暂时不提七把钥匙的完整计划。观察他们的反应,评估合作的可能性。”
”关键是要确定金之殿堂的位置,”李明补充,”玉佩的反应显示它就在京都附近,可能隐藏在某个古老的神社或寺庙下方。”
会议结束后,李明独自一人在庭院中冥想,尝试与玉佩和土之钥建立更深的连接。在这个陌生的源力环境中,他感到某种微妙的阻力,但也有一种奇特的共振,特别是当他尝试调用玉佩中新出现的金元素特性时。
夜深时,一个意外的发现打断了他的冥想——玉佩指向的方向并非阴阳厅总部所在的京都市区,而是东北方向的某个地点,大约50公里外的山区。
次日早晨,团队乘车前往阴阳厅总部。这是一座表面上看起来平凡的政府办公楼,但李明能感受到建筑内部复杂的源力布局,形成了一个几乎无懈可击的防护屏障。
在会议室里,他们见到了藤原健一,阴阳厅源力研究部的部长,一位六十多岁、鬓角斑白但精神矍铄的男性。让李明惊讶的是,藤原的身上明显带有金元素亲和力的特征,虽然不像李明对水元素那样强烈,但也相当显著。
”欢迎各位来到京都,”藤原用标准的英语开口,然后切换到流利的中文,”特别是李明先生,水元素的新晋引导者。”
初步寒暄后,藤原直接切入主题:”根据我们的了解,您们已经访问了两处姆大陆遗迹,分别在西安和阿曼。现在您们来到日本,我猜想是有特定的研究目标?”
王教授谨慎地回应:”我们正在研究姆大陆文明的元素殿堂网络。根据历史记载和我们的发现,日本可能是重要的一环。”
藤原脸上露出若有所思的表情:”元素殿堂网络...有趣的称呼。在我们的传统中,这些场所被称为'八咫镜所在',指的是蕴含古代力量的神圣空间。”
他走向会议室一侧的屏幕,调出一张日本地图,上面标记着数十个点。
”这些是我们已知的源力节点,大部分被神社和寺庙所保护。但有一个特别的地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他放大地图的一部分,指向一个位于京都东北方向的山区。这正是李明昨晚感应到玉佩指向的方向。
”比叡山附近的一处古老遗迹,”藤原继续道,”当地传说那里曾是'金乌天狗'的领地。我们的探测显示那里有极其强烈的金元素波动,但奇怪的是,似乎有某种屏障阻止我们进入核心区域。”
”您是否认为那里可能是...金之殿堂?”李明小心地使用了这个术语。
藤原锐利的目光投向他:”您已经具体到元素类型了?有趣。是的,我们怀疑那里是与金元素有关的古代设施,可能与您所说的'殿堂网络'有关。”
房间里的气氛微妙地变化,两个组织之间的试探逐渐转向可能的合作。
”我认为我们可以互相帮助,”藤原最终说道,”阴阳厅对这处遗迹研究已久,但始终无法突破最后的屏障。也许您们带来的...新视角能够提供关键突破。”
他的措辞谨慎,没有直接提及李明的玉佩或特殊能力,但意图很明显。
林雪回应:”我们很乐意与贵方合作研究这处遗迹。互相分享信息对双方都有利。”
”那么就这样决定了,”藤原点头,”明天我们将组织一次联合探察。我本人会带队,与您们一同前往比叡山遗迹。”
会议结束后,川岛明日香带领他们参观了阴阳厅的部分公开设施,包括一个源力研究实验室和一个古文献馆。在参观过程中,李明注意到日本人使用的源力技术与守夜人有很大不同,更强调精确控制和形式美学,而非原始力量。
回到旅馆后,李明将玉佩和土之钥放在一起,尝试获取更多关于金之殿堂的信息。这次,他清晰地看到了一个金色的八角形建筑,位于山腰的一个隐蔽平台上,周围环绕着古老的樱花树。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一种明确的呼唤,仿佛金之钥正等待着他前去认领。
”我有预感,”他对林雪和王教授说,”比叡山的遗迹确实是金之殿堂,而且与我们之前访问的三个殿堂有微妙的不同。金元素代表锐利和变化,那里可能设有更复杂的防护机制。”
”我担心的是藤原的意图,”林雪坦言,”他身上的金元素亲和力不同寻常。如果他也在寻找金之钥...”
”那可能导致竞争或冲突,”王教授完成了她的想法,”但也可能是机会。如果他确实与金元素有联系,他可能帮助我们理解那里的源力结构。”
李明思考了一会儿:”我们需要做好两手准备。希望合作顺利,但也要准备独立行动的计划。”
第二天清晨,一支混合探察队出发前往比叡山。除了李明一行五人外,阴阳厅派出了藤原部长、川岛明日香以及四名专业探险队员。他们乘坐越野车行驶到山脚,然后沿着一条废弃已久的神社参道徒步上山。
途中,藤原与李明并肩行走,开始了一场看似随意但实则深入的谈话。
”李先生,您接触源力研究多久了?”藤原问道,语气友好但目光锐利。
”正式训练不到一年,”李明诚实地回答,”但似乎有某种...天赋,让我能较快地理解水元素的运作方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