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1988从蔬菜大棚开始 > 第275章 暴雨

第275章 暴雨

第275章 暴雨 (第2/2页)

“娘,这是厂里发的福利!”钟玲玲又解释一遍,从兜里掏出一把钱,递到张玉珊手里,“这是今儿发的工资,一分没花,您数数!”
  
  张玉珊捏着钱,数完后惊喜道:“娘嘞,这才月初就发工资,还发这么多东西!”
  
  “人家李老板心善呗。”钟玲玲叹了口气,“我听人说,李老板原本想给咱加工资,可厂领导不同意,所以才发福利,跟涨工资也差不多了。”
  
  钟伟山一听就火了:“厂领导凭啥不同意?又不是花他们的钱!管得也太宽了!”
  
  “具体啥原因不知道,不过,听厂里员工私下嘀咕,可能是怕没上班的员工闹……”钟玲玲轻叹一声,有些事不需要明说,工人们也能明白。
  
  张玉珊接过西瓜,往井边走去,“不过这李老板是真厚道,在他手下干活,比在原厂强多了。”
  
  “这算啥!”钟玲玲擦了擦手,“我还听说,跟着他种大棚的员工,一个月能拿好几百块工资呢!比咱这儿强十倍!
  
  大营村的李家都盖二层楼了,气派得很!”
  
  “真有这么多?”钟伟山还是有点不信,女儿说的数,比城里工人的工资都高。
  
  “当然是真的!”钟玲玲笃定地说,“厂里有俩工人,亲戚就在大营村,都亲眼瞧见的,还能有假?”
  
  钟玲玲挽起袖子,“娘,我跟你搭手做饭吧。”
  
  “不用不用。”张玉珊摆了摆手,“闺女,你忙了一天,赶紧回屋歇着,晚饭我来做。”她推着钟玲玲往屋里走,眼里满是疼惜。
  
  钟玲玲点点头,转身回了屋。
  
  院子里只剩下钟伟山和张玉珊,两人都没说话。
  
  过了好一会儿,钟伟山才磕了磕烟袋锅,声音低了些:“他娘,玲玲说大营村李家不错,那王建军是李哲表哥,想来也不是坏人……要不,再让她大姨说说相亲的事?”
  
  张玉珊白了他一眼:“现在知道后悔了?当初你把俺姐怼得下不来台,现在再去说,人家能乐意?”
  
  夫妻俩都不说话了,院子里静得只剩蝉鸣。
  
  突然,钟伟山感觉头顶一凉,他抬起手,一滴雨点落在手背上——紧接着,更多的雨点落下来,砸在树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
  
  “下雨了!”张玉珊喊了一声,赶紧去收院子里晒着的衣服。
  
  钟伟山倒是不急,这场雨来得及时,地里的庄稼不用浇了,暗道,要是玲玲能跟王建军成了,往后的日子,说不定也能像这雨一样,顺顺当当的……
  
  ……
  
  外面的雨下得正急,哗啦啦砸在李家二层别墅的玻璃窗上,溅起细密的水花。
  
  一楼大厅里亮着灯,八仙桌上摆着汾酒和四盘家常菜:小鸡炖蘑菇冒着热气,拍黄瓜撒着蒜末,猪头肉切得厚薄均匀,芹菜花生米装在白瓷盘里,香味混着酒气飘满屋子。
  
  老李、李哲、李振国和王秀英围坐在桌旁,李娜刚扒了两口饭就放下筷子,嘴里还嚼着猪头肉:“娘,我回屋写作业啦。”说着就攥着半块馒头跑上楼,脚步声噔噔响。
  
  “慢着点跑,别摔着!”王秀英朝着楼梯口喊了一声。
  
  知女莫如母,王秀英知道女儿大概是躲在屋里看小人书。只是刚放假,想着让她松快松快,懒得管。
  
  老李端起酒杯,跟李振国、李哲碰了碰,杯沿相撞发出轻响。
  
  他滋溜一口酒下肚,眼睛望着窗外的雨帘:“嘿,闷热这么些日子,今儿算下透了,可算能凉快凉快了。”
  
  “可不是嘛!”王秀英夹了口拍黄瓜,“一到夏天做饭,厨房里跟蒸笼似的,汗都能把衣裳湿透。”
  
  李哲放下酒杯,看着母亲:“娘,过几天我给家里安空调,到时候做饭、睡觉都凉快。”
  
  一听说空调,王秀英立马来了劲,身子往前凑了凑:“那玩意得多少钱?听你哥说,一开屋里老凉快了。”
  
  “客厅安个柜机,差不多五千;屋里安挂机,三千左右。”李哲如实说。
  
  “娘嘞!这么贵?”王秀英连忙摆手,“不要不要!这钱花得不值当!”
  
  老李也帮着劝:“老二,咱家这二层楼,砖墙厚得很,比老房子凉快多了。再说,过俩月天就凉了,没必要花这冤枉钱。”
  
  王秀英怕儿子私下买,又补了句:“老二,你爹说得对,空调咱不买。你要是有闲钱,年底买台电视机,那玩意娘还稀罕些。”
  
  李哲夹了块鸡肉,嚼完咽下去:“没问题,过些日子我就给您弄一台。”
  
  李振国一直盯着窗外,雨下得跟瓢泼似的,他皱了皱眉:“老二,下这么大雨,大棚菜不会受影响吧?”
  
  “放心吧二叔。”李哲喝了口茶水,“大棚膜早揭了,存放在村委会仓库里了,地里的菜也都摘完了。顶多就是大棚地基存点水,等雨停了,用抽水机抽了就行。”
  
  他早知道今儿有暴雨,提前都安排妥当了。自家宅院本就地势高,新房比地面还高出一米,再大的雨也淹不着,所以才能坐这儿安稳喝酒。
  
  老李听了,笑着拍了下桌子:“嘿,这雨还真不小!前几天我还说你买抽水机费钱,没想到这就用上了。”
  
  “咱这地方,哪年夏天不得下几场大雨?”李哲笑了,又给众人添上酒。
  
  三人再碰一杯,李振国放下酒杯,想起白天的事:“今儿在厂里说罐头品种,番茄、黄桃的采摘期都在七到九月份。我琢磨着,十月以后咱好滋味公司咋办?还生产不生产?总不能直接放假吧?”
  
  这事他心里搁了好些天,白天当着谢厂长的面也不好问,现在都是家里人,也没那么多顾忌了。
  
  “十月、十一月我想接着生产。”李哲放下筷子,“只要天不太冷,不耽误干活,厂里能稳定生产最好。至于生产啥,我也有个想法——咱能不能做米粥罐头?”
  
  “米粥罐头?”李振国摇摇头,“以前厂里做过,销量不行。老百姓都觉得买那玩意不如自家煮的实在,没几个人买,后来就不做了。”
  
  “二叔,以前你们做的米粥罐头,都用的啥材料?”李哲追问。
  
  “就是大米、糯米,掺点红豆、绿豆,熬得黏糊糊的。味儿倒不难喝,可老百姓不认啊。”李振国回忆着。
  
  李哲忍不住笑:“换我我也不买,太普通了,没新意。”
  
  “那你想做啥样的?”李振国好奇起来。
  
  “我想做的,有点像腊八粥。”李哲解释,“放糯米、红豆、绿豆,再加点花生、莲子、桂圆、红枣,都是常见的谷物、豆子和干果。不光要能吃饱,关键得好吃,让人家尝了还想再吃。”
  
  李振国琢磨了会儿,眼睛亮了:“这想法不错!秋收后原材料便宜,十月正好能做,等腊八节说不定还能大卖一波!”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哲点点头。
  
  李振国刚舒展的眉头又皱起来:“就是……这种食材多、口感好的腊八粥罐头,我以前没做过,配方这块没把握。”
  
  李哲转头看向王秀英:“娘,这事还得您帮忙。以后您给工人们做饭,多熬几锅腊八粥,每次让大家喝完说说口感。等大伙儿都觉得好喝了,您把配方教给二叔,让他试着批量生产。”
  
  王秀英有点不自信,搓了搓手:“老二,我……我能行吗?”
  
  “咋不行!”李哲笑着说,“您大胆试,每次把用的食材、分量记下来就行。也不让您白干,等这罐头上市赚钱了,我给您发个大红包。”
  
  一听有大红包,王秀英立马乐了:“那行!娘肯定好好弄!”
  
  她知道儿子一向大方,说给大红包,就绝不会少。
  
  几人又喝了几杯,雨势却不见小。
  
  老李喝得微醺,开始念叨起大棚今年要种啥菜,李振国则跟李哲聊起番茄罐头的原料采购,王秀英想着明天要去代销店煮粥的干果,大厅里的说话声、笑声,混着窗外的雨声,格外热闹。
  
  夜深了,李哲回到二楼房间,躺在床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心里踏实得很。
  
  没一会儿,他就伴着雨声,沉沉睡了过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