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我们一边怀念写信的浪漫,一边嫌弃外卖超时1分钟。 (第2/2页)
特别是这一波怀旧热潮还能有免费的礼物拿,再加上成为了一种时下的全新的潮流,所以参与者自然是踊跃不已。
与此同时,也带动了,文创股二次暴涨,各种各样的复古的手账本、火漆印章、信纸销量暴涨,网友戏称“陈默以一己之力养活文具行业”。
甚至于还影响到了教育界,多地中小学给学生布置了“给十年后的自己写信”的作业,不少大学也紧跟潮流,开设了“书信写作”选修课,选修这门课的学生瞬间爆满,被学生评为:“最治愈的水课”!
有意思的是,这一波还带动了邮政信件业务的意外回暖,特别是邮票,在这个时代,对于很多00后而言,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陌生的东西,几乎已经只有集邮人士才会购买的东西。
可是随着这波“纸短情长”活动的开启,很多人开始尝试着给好友写信,给家人写信,给同学写信,用的不是那种快递模式,而是邮票寄信。
按照网友的话说:“虽然寄信的速度很慢,但是仪式感真的太满了!”
同时也延伸出来了很多反思的话题,说白了,就是人们越缺什么,就越希望获得什么。
比如当年《那山那人那狗》为什么能墙内开花墙外香?为什么能在日本走红?
这一次的活动,也延伸出来,比如#我们弄丢了慢生活#这一话题就迅速成为社交平台上的热议焦点。
不同年龄层的网友纷纷发表观点,从怀旧到反思,从调侃到自省,形成了一场关于“快与慢”的集体讨论。
“从前连思念都要等邮差,现在连分手都嫌打字慢。”
“70/80后的网友表示:那时候的爱情,连等待都是甜的!
一位70后晒出1985年与妻子通信的信封,邮戳显示两地信件往返需要15天,配文:“当年等一封信,像等一场雪——慢,但每一秒都值得。””
底下很快就有网友回应:“是啊,现在等一条微信已读,像等一场暴雨前的闷雷——焦躁又无可奈何。”
“科技给了效率,却偷走了仪式感,以前写情书要打草稿、誊抄、喷香水,现在发‘在吗’都嫌打字慢,直接甩语音条。”
“没办法,现代人分手用拉黑,古人分手还得写绝交信——输在不够高效。”
“小时候盼着‘信息高速路’,长大了才发现自己成了堵在路上的社畜。”
“不是我们不想慢,是KPI、房贷、催婚三座大山逼着我们‘倍速生活’。”
“可我们连看剧都要开2倍速,到底是谁的锅?”
“没毛病,现代的“慢”是外卖但凡迟到5分钟就投诉,但是能花3小时P一张朋友圈的照片!”
“不是慢生活没了,是我们再也付不起‘慢’的成本——时间、耐心和敢落后的勇气。”
“建议把‘慢生活’列入奢侈品分类,和爱马仕一个柜台。”
媒体人也纷纷加入讨论之中,《新周刊》发文:“‘慢生活’的悖论:我们一边怀念写信的浪漫,一边嫌弃外卖超时1分钟。”
自媒体人吐槽:“当代人最大的行为艺术是——刷着‘慢生活’话题,手指划得比陀螺还快。”
情感专家锐评:“从前连‘在吗’都要等回信,现在‘已读不回’是常态——我们是不是把‘朋友’这个词也快进成了‘联系人’?”
陈默一开始也有些意外,这个活动能突然变成了社会性的话题,并且还延伸出很多相关的子话题。
不过,随即他就释然。
就如前文说的那样,为什么《向往的生活》会成为大热综艺?
其实不是因为这个节目有多精彩,而是因为这个节目让大家云体验了那种“慢生活”!
好比网文,年代文成了时下的一大流量热门分类,人们开始怀念票据时代,怀念出个门都要开证明的时代,怀念上山下乡,怀念打猎,种田,怀念过去的一切!
只是因为,这个时代,这些东西才是最缺乏的!
根据数据统计,814福利周开启后,短短几天时间内,主话题讨论量阅读量就已经超过了百亿。
同时诞生的各类子话题的讨论量加起来,也早就超过了百亿之数!
同期的各类的文创产品,包括信纸,包括印章,包括邮票,信封,等等的产品,销量同期暴涨至少十倍。
许多商家表示,过去这些产品都是大人给孩子买的,但是现在,却都是给自己买的!
这波潮流也很快地席卷了娱乐圈,毕竟,这代表着流量。
很快的,娱乐圈的明星们也开始纷纷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