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这个导演睚眦必报 > 第43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第43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第437章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第2/2页)

老教授在讲述完和亡妻的这段爱情故事之后,哭的泣不成声。
  
  这种爱情故事,在如今的人看来,实在太稀缺了。
  
  “信纸背面的《庐山恋》票根是终极浪漫暴击!现在谁还留着二十年前的电影票?
  
  如今哪还有这样的令人怀念又羡慕的爱情?”
  
  “看哭了我们父母那代人的情书里藏着整个慢时代。现在分手微信拉黑三分钟搞定,连吵架记录都会过期。”
  
  “好浪漫的爱情故事啊,难怪现在的爱情电影越来越少了,因为现在的人根本不懂那一代人的爱情!
  
  如今的人恐婚,恐育,甚至于说出“恋爱,狗都不谈”这样的话,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才是真正的悲哀,因为他们越来越难体会到这种真正的相濡以沫的爱情!”
  
  有个网友也分享了一段故事,是关于他的叔爷的故事。
  
  在金陵颐和路的老巷子里,有一家不起眼的钢笔修理铺。叔爷是个沉默寡言的老匠人,修了一辈子的钢笔,经手的笔尖比见过的世面还多。
  
  可每周三,他都会放下手里的活计,坐在窗边等一封从利物浦寄来的航空信。
  
  后来,我好奇地问他,寄信的是谁?
  
  他给我看了对方的照片,那是一个银发老太太,总穿旗袍。
  
  我记得信里总夹着一支旧钢笔,附上几句闲话:“老徐,1956年你送我毕业的永生牌又漏墨了,就像在剑桥初雪夜你表白时发抖的声音。”
  
  叔爷每次都会笑一笑,擦擦镜片,把钢笔修得滴水不漏,再附上一张便条:“修好了,下回别再用它写太长的信,墨水省着点。”
  
  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信没断过,钢笔也一支接一支地来。
  
  直到那个冬至,信来了,却不是老太太的字迹。
  
  我记得,当初叔爷拆开信封的时候,整个人手都在颤抖。
  
  因为信封里是一份遗嘱复印件,上面写着:
  
  “所有钢笔留给徐师傅修理。其中那支刻着‘LSY’的派克51,请转交金陵博物院——1948年,他用它给地下党誊抄情报,我假装不知情地爱了他七十年。”
  
  我记得那个时候,叔爷红着眼眶从抽屉深处摸出那支派克51,笔杆上的刻痕早已磨得发亮。
  
  他轻轻旋开笔帽,笔尖依旧锋利如初,仿佛还能听见七十年前,那个在剑桥雪夜里颤抖的声音。
  
  第二年,叔爷也过世了!
  
  我曾经问过叔爷他和那位旗袍老太太的故事,可是他总是笑着摇头,那些信,他都一直珍藏着,时不时地就会拿出来读。
  
  我至今不能理解,明明已经是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可以联系上的他们,可是他们却一直都在用这种无比复古的方式联系。
  
  明明相爱的两个人,可是却天各一方。
  
  或许这就是属于他们的爱情吧!
  
  所谓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热度最高的,是一个充满烟火气息的故事。
  
  我们这条老街有个卖豆腐的哑叔,不会说话,但做的豆腐是整条街最嫩的。
  
  每天收摊后,他都会蹲在墙角,用快磨秃的铅笔头,在油腻的记账本背面写字。写完了,就折成小方块,塞进第二天要送给张婶的那块豆腐底下。
  
  街坊们都知道这事儿——四十年前,张婶的丈夫矿难走了,留下她一个人拉扯孩子。那时候哑叔刚来摆摊,见张婶总红着眼眶来买豆腐,就开始往她篮子里塞信。
  
  信上永远只有三行字:
  
  “今早称豆腐时你多看了我一眼
  
  留到最后的豆花还是加一勺蜂蜜两滴麻油
  
  下月拆迁后,我能在新超市继续给你留最嫩的豆腐吗?”
  
  第二天,张婶总会“恰好”发现这些字条。有时候夹在装豆腐的塑料袋里,有时候压在秤盘底下。她看完就抿嘴笑笑,把豆腐钱多放两枚硬币在摊位上。
  
  直到拆迁队来的那天,工人们砸开豆腐摊的砖墙,墙缝里哗啦啦掉出一迭发黄的纸片。
  
  最早的那张已经脆得快要碎掉,上面是四十年前哑叔歪歪扭扭的字迹:
  
  “今天豆腐多送你半块/哭多了盐分超标对身体不好/明天我给你留碗甜豆花吧。”
  
  最底下压着张婶年轻时扎头发的红头绳,缠着一张去年的字条:
  
  “蜂蜜别放太多,你血糖高/麻油我换成芝麻酱了,不腻/新超市摊位我租好了,还在窗口第三个位置。”
  
  现在他俩的豆腐摊在新超市挨着,一个卖嫩豆腐,一个卖甜豆花。有时候收摊早,能看到哑叔比划着手势,张婶笑着往他豆花碗里滴麻油。
  
  老街坊都说,这大概就是老一辈人的浪漫——
  
  四十年没说出口的“中意你”,全藏在每天清早的那块嫩豆腐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