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读书

字:
关灯 护眼
二三读书 > 大明:我,朱棣,开局扬言夺嫡! > 第四百六十二章: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轮子上的燕藩?

第四百六十二章: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轮子上的燕藩?

第四百六十二章:都想去燕京看看,坐在轮子上的燕藩? (第1/2页)

“祈婳拜见大伯。”
  
  祈婳把自行车停好后,小跑来到朱标面前,笑着微微一福。
  
  朱标打量着祈婳。
  
  昔日在皇宫,溜猫逗狗,甚至牵着一只小山羊,在皇宫内,闹的鸡飞狗跳的小丫头,如今也已经亭亭玉立了。
  
  不过,看样子,好动、好玩、有点疯疯癫癫的性格依旧没有变。
  
  老四宠惯纵容的缘故吧。
  
  毕竟,几乎全天下人都知道。
  
  老四把妙云小妹捧在手心,妙云小妹是老四他们家的‘老大’。
  
  而老四同时也是个女儿奴。
  
  当然,这丫头除了有点好玩闹。
  
  其他方方面面都很优秀,瞧瞧这份,面对谁都随性自如大方的性格。
  
  这小丫头,跟着父皇上朝,敢在父皇的龙庭睡觉。
  
  皇室其他三代子弟,包括他的几个孩子,除了雄英,哪个见了他,不是谨小慎微。
  
  他们根本做不到,祈婳这般。
  
  锦衣卫这些年,也有汇报老四几个孩子的信息。
  
  信息显示。
  
  这小丫头很了不得。
  
  按理说,作为燕藩的郡主,养尊处优,高高在上吧?
  
  可消息显示,这小丫头竟然毫不在意的和燕京一群底层百姓交往。
  
  并且,据说,那些百姓都特别喜欢着小丫头。
  
  就连父皇都经常念叨这个小丫头。
  
  说祈婳孝顺。
  
  原因嘛,就是当初老四北征,这小丫头为老四抄金刚经祈福,以至于生病。
  
  当然,祈婳这样的优秀性格,与燕藩民间的特殊社会环境有关系。
  
  他没去过。
  
  但通过锦衣卫也能了解到。
  
  那边的社会氛围十分宽松。
  
  传统的中原美德虽然依旧坚持,但对中原那套纲常伦理并不像中原这边这般极端。
  
  讲孝道。
  
  但为人子,不会一味,毫无原则的愚孝听从父辈的建议。
  
  提倡孩子们,和父母进行沟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类似这种,对中原传统美德,不极左,也不极右的中间路线,中庸改良,在燕藩比比皆是。
  
  而这一切的改变时间点。
  
  就是老四剪发,并且发布《告燕藩百姓书》之后。
  
  自从把那个违背父亲意愿,剪发被打断腿年轻人,剪发的日子,定为孝节后。
  
  老四似乎抓住了改良传统中原美德的契机。
  
  从此事件后。
  
  燕藩与大明就迅速变得不一样,甚至有些格格不入。
  
  对于燕藩的变化,其实他一直都有在观察、关注。
  
  ……
  
  朱标收敛思绪,拍了拍祈婳发顶,指着停好的自行车,笑问:“这就是自行车对吧?”
  
  “嗯,大伯。”
  
  祈婳点点头。
  
  朱标走了过去。
  
  其他人早已迫不及待,忙跟上。
  
  祈婳终于瞅准机会,蹦蹦跳跳来到太子妃常氏面前,一把抱住常氏,“大伯母,祈婳好想大伯母。”
  
  常氏被吓了一跳。
  
  在大明,即便是母女间,也不会在如此多人,哪怕全都是家人面前,如此表达情绪。
  
  更别说皇室了。
  
  当然,她也知道,燕藩的社会风俗方面,如今和大明已经有不小的差别了。
  
  更何况,这个小丫头,一直以来就很开朗活泼。
  
  常氏笑着,在祈婳脸颊,溺爱捏了捏,故意笑问:“想大伯母,怎么这么多年,没回来看大伯母?是嘴上想,还是心里想?”
  
  祈婳讪笑。
  
  “当然是心里想了,祈婳还记得,阿爹北征期间,去东宫,大伯母给祈婳做的好吃的,教祈婳练功……”
  
  常氏笑看着,祈婳一桩桩一件件,掰着手指头数着,她们母女一起相处的事情,溺爱拍了拍祈婳发顶。
  
  ‘老四和妙云丫头教的好啊。’
  
  同时,忍不住感慨。
  
  小丫头讪笑,又巧妙避开,怎么这么多年不回来这个问题。
  
  就可以看出。
  
  小丫头其实全都懂。
  
  但丝毫没有因大人间的事情而受影响。
  
  反观他们家的几个孩子。
  
  就经常说些不服气燕藩、四弟的牢骚话。
  
  有段时间,也不知允熥听谁说了些怪话,小小年纪,也怪话连篇,幸亏她及时教导。
  
  当然,这些孩子,不包含雄英。
  
  朱标等人围观祈婳的自行车时。
  
  雍鸣一群孩子赶来。
  
  雍鸣牵着金豆子的手,走到朱标面前,郑重作揖,“侄儿拜见大伯。”
  
  众人的视线,都从自行车转移到雍鸣、金豆子身上。
  
  祈婳只是个女孩子。
  
  朱棣再宠,也改变不了女孩子的命运。
  
  但面前这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却是朱棣燕藩的继承人,未来,会是朱棣的左膀右臂。
  
  是以,吕氏、王美人、东宫属官,都在暗暗打量两个孩子。
  
  兄弟二人的衣服,虽然瞧着有些不伦不类。
  
  里面穿着白衬衫,听说,燕藩就是叫衬衫。
  
  可外面的衣服,竟然没袖子。
  
  总之,这种穿搭风,挺奇怪的。
  
  可衣服版型很好,很贴合身体。
  
  配合‘和尚头’。
  
  还别说,朱四郎这两儿子,都特别英俊帅气。
  
  当然,也有遗传自徐妙云和朱四郎的优势缘故。
  
  朱标伸手扶住雍鸣和金豆子,抬手揉了揉雍鸣留着短寸的小脑袋,“大伯虽然在大明,可这些年,没少听说你的优秀。”
  
  雍鸣不像祈婳,活泼好动。
  
  锦衣卫汇报,虽然也经常出宫玩,深入下面,和百姓交流。
  
  但根据锦衣卫汇报的内容。
  
  不难看出,这小家伙深入下面,并非像祈婳那样,单纯抱着喜欢、以及玩闹的心态。
  
  更多是去下面观察百姓的想法。
  
  相较于对祈婳的纵容。
  
  老四对雍鸣的要求就很多。
  
  虽然没有束缚孩子,也给了这孩子极大的自由。
  
  但每天早早去陆军大营跑操、课业必须做完才能玩耍,类似加强身体锻炼,以及培养自律性这些教育,老四对雍鸣,一直有要求。
  
  雍鸣矜持笑笑,“大伯,我会骄傲的。”
  
  朱标没想到,雍鸣如此回答。
  
  微微愣怔。
  
  哈哈……
  
  随即,仰头笑了。
  
  估计是老四和妙云独特教育的缘故吧。
  
  这小家伙不失稳重的同时。
  
  脸皮也很厚。
  
  尤其是他这幅,矜持模样说出,大伯,我会骄傲的。
  
  更逗人。
  
  这样的孩子,哪怕是和一个陌生人相处,也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喜欢。
  
  ……
  
  随后,朱标和东旭、原吉等人一一交流。
  
  交流同时,朱标也十分感慨。
  
  老四这些学生,目前为止,都没有从军从政。
  
  但很多年纪轻轻,都做出了一番成就。
  
  搞医学的春晓、民丰。
  
  为燕藩制定出一套更为精准度量单位的夏原吉,为首几个孩子,对燕藩工业发展,起到了十分巨大推动作用。
  
  研究弹道,发现重力加速度,以及速度与加速度定理,并且,发明那种精准计时钟表的杨东旭……
  
  ……
  
  就连看似最不成器,搞戏曲,甘愿做一个伶人的杨杰。
  
  方孝孺回来都推崇备至。
  
  此番,还把整个剧组团队带了回来。
  
  父皇已经点名了。
  
  要杨杰率领其团队,为他们演新编梁祝。
  
  时间也定好了。
  
  就在过年这几天。
  
  趁着即将休沐,让朝中文武百官,都看看这个被方孝孺推崇备至的新编梁祝舞台剧。
  
  “四弟他们来了。”朱标感慨时,太子妃常氏低声提醒。
  
  朱标抬头,视线向远处延伸。
  
  一队队风格与大明完全不同的马车,出现在视线中。
  
  很快,朱棣一行人的车队抵达。
  
  众人视线,全都悄悄打量这些马车,可朱标没动,东宫众人也不敢动。
  
  吱呀!
  
  其中一辆马车门打开。
  
  雄英率先跳下马车。
  
  朱樉、朱棡陆续下车后。
  
  众人紧盯着车门内。
  
  一只脚迈出来。
  
  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高大挺拔身影,从马车内走出。
  
  无论是还在马车内坐着的,还是已经下车的。
  
  众人全都静静看着朱棣、朱标,兄弟二人。
  
  一母同胞的兄弟二人,相对而立。
  
  给人的冲击感太强烈了。
  
  就好像现在的大明和燕藩。
  
  时隔多年,有太多的不同了。
  
  差异已经太明显了。
  
  不过,有一点都相同,那就是,兄弟二人都极力隐藏的威严。
  
  朱棣略微停顿,随即提步……
  
  嗒嗒嗒……
  
  脚步声响起,几个箭步来到朱标面前,笑道:“大哥、大嫂。”
  
  常氏笑着点头。
  
  她对老四和妙云的感激,始终没有变过。
  
  “回来就好!”朱标抬手拍了拍朱棣肩膀,拉着朱棣的手,说道:“带大哥坐一坐你们这种新式马车,父皇和母后,早在宫中等着了,咱们快点入宫。”
  
  话中,就拉着朱棣坐上马车。
  
  众人也不耽搁。
  
  纷纷坐上其他空着的马车。
  
  朱樉、朱棡这回没有和朱棣、朱标同乘一辆马车。
  
  他们觉得,或许大哥和老四,会借这个独处机会,谈些什么。
  
  车队再次启程。
  
  通过洪武门,浩浩荡荡入宫。
  
  值守洪武门的把总,看着浩浩荡荡的车队,满脸感慨。
  
  一名将士凑到把总身边,啧舌道:“俺的乖乖,燕王带回多少新奇的好东西,把总,你怎么满脸感慨?”
  
  把总回神。
  
  笑笑,“燕王没离开大明时,我那时还和伱一样,是一名普通皇城禁军士卒,我见证了燕王被贬为庶人,赶出皇宫,也见证了,陛下转变心意,求着盼着燕王,在时隔三年后,第一次入宫,更见过,现在燕藩陆军部长谭渊他们,手持御赐金牌,在洪武门,直接把当朝三品大员捆了扔到马车上带走,掀起轰轰烈烈,整顿官场的运动……”
  
  其实,他当时就偷偷想。
  
  将来有一天,燕王会不会成为这座皇城之主。
  
  他是希望燕王成为这座皇城之主,主宰大明。
  
  毕竟,那时候,燕王的一些理念,就明显偏向他们这种出身不高的底层百姓。
  
  只是没想到,后来燕王直接离开大明了。
  
  事实证明,他当时虽然懵懂,但是感觉是正确的。
  
  瞧瞧燕藩这些年的发展。
  
  虽然没去过,可从传回来,传播开的消息,也可以确定,燕藩百姓的日子,应该比大明百姓好。
  
  可惜,他这种小人物,再推崇燕王也没用。
  
  大明的精英层,并不喜欢燕王那一套理念。
  
  甚至,充满了强烈的敌视。
  
  这些人,才真正掌握着大明王朝。
  
  ……
  
  马车穿过瓮城徐徐向宫内驶去。
  
  朱标摸摸软软,带靠背的座椅,伸手捏着玻璃上的铁钩,推拉玻璃。
  
  又伸手轻轻敲击车门。
  
  咚咚咚……
  
  金属声传出。
  
  好一阵后,视线才转移到朱棣身上,兄弟二人对视,朱标指着马车,询问:“这样一辆马车,成本几何?”
  
  “这批马车因为是全铁和钢制造,成本有点高,平均成本大概是七十两银子,燕藩那边,售卖给普通百姓的马车,因为在一些非加固部位,大量使用木料,成本就比较低,以及马车上的皮革,改为帆布,成本进一步降低,二十两银子就能购买一辆。”
  
  ……
  
  朱标认真听着,默默琢磨着。
  
  锦衣卫汇报,老四燕藩很多普通百姓家庭,都购买这种马车,从事载客生意。
  
  即便是最普通的马车,成本二十两,售卖至少得三十两吧?
  
  一个家庭,哪怕是向亲戚朋友借钱。
  
  买得起这种马车。
  
  足可见,燕藩普通家庭的富裕程度了。
  
  至少,也有七八两存钱,才能购买这么昂贵的马车,从事载客生意。
  
  大明这边,一个家庭有七八两存钱,都可以算是小富之家了!
  
  只有那些拥有百亩以上土地的百姓,还得勤劳节俭一些,才能存下这么多银子。
  
  大明这些年,解决了百姓吃饭问题。
  
  但并未让百姓富起来。
  
  ……
  
  兄弟二人短暂交流后,再次陷入沉默。
  
  ……
  
  “皇祖父,皇祖母!”
  
  御书房门外,朱元璋身子微微岣嵝,眯眼探着身子,看着远处,一个骑车的丫头,远远向他们招手。
  
  顿时高兴笑了,“回来了!回来了!这是咱们家祈婳,咱最疼的大孙女!”
  
  话中,就迫不及待,抬起,行动有些迟缓的腿,顺着台阶往下走。
  
  小宫女忙去搀扶。
  
  马秀英笑着扭头,“咱们也下去。”
  
  采绿笑着点头,搀扶马秀英追上朱元璋。
  
  六部官衙前。
  
  百官看着一群孩子,骑车风驰电掣从面前,嗖的一下,如旋风般驶过,全都惊的瞪大眼。
  
  等祈婳一群孩子经过许久后,才缓缓收回视线。
  
  瞬间哗然。
  
  “这就是自行车吧?”
  
  “竟然是真的!”
  
  “方孝孺没有夸大其词!”
  
  “嘶,造这样一辆自行车,得需要多少铁?”
  
  “铁还是其次,宋老,你没注意到吗,这自行车很多机括形状十分复杂,如果铁匠人工敲击捶打,这得多长时间,才能造这样一辆自行车。”
  
  ……
  
  方孝孺搀扶着刘伯温站在旁边,听同僚惊讶议论,对刘伯温低语解释:“阁老,这些形状复杂的机括,不是铁匠捶打出来的,而是直接轧制而成,下官参观过,专门为自行车厂,生产零部件的工厂,那些工厂的钢水出来,凝固成大小不同的模型,还火红时,就被放入水力轧制生产线上,通过几轮轧制后,就成了自行车的各种零部件,工人们只需要把这些标准还不高的零部件,通过简单手工打磨后,就成了标准零部件……”
  
  朱元璋听取了朱棣的建议。
  
  没有废除相制。
  
  选择增相。
  
  刘伯温是大明新内阁的首席阁老。
  
  统领大明内阁。
  
  如今,刘伯温已经被朱元璋封为忠信公。
  
  刘伯温和汤和,是唯二,大明后期晋升国公的文武。
  
  朱元璋在大明江山彻底稳固后,对刘伯温、汤和进行了补偿。
  
  当然,也是他们理所应得的。
  
  刘伯温满头白发,身形瘦小,岣嵝,闻言,微微点头,苍老的声音响起,“这回,说什么,我也要去燕藩看看,再不去,恐怕就没机会喽。”
  
  方孝孺看着刘伯温满脸鹤斑的苍老面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御鬼者传奇 逆剑狂神 万道剑尊 美女总裁的最强高手 医妃惊世 文明之万界领主 不灭武尊 网游之剑刃舞者 生生不灭 重生南非当警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