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谈成 (第1/2页)
“第一,进一步深化国内市场的渗透和下沉,目标在未来12个月内,将国内总门店数推高至4500家,实现所有地级市的全覆盖。”
“第二,强化供应链护城河。启动华东、华南两座新一代自动化烘焙工厂的建设,并升级智慧物流体系。”
“第三,也就是您关心的海外部分。
资金将用于对现有二百多家海外‘样板店’进行系统化升级和数据化建模,将其打造成更高效的‘全球洞察前哨站’。
并就我们已有的成熟模型开启一套可复制且轻量化的海外运营管理模式。
为未来更长远的发展进行知识储备和能力建设的同时进行扩张。”
“至于估值,”李携耀深吸一口气,报出了那个他们内部反复推演过的数字,“我们期望的投前估值为120亿美金。”
“120亿?!”高盛团队中有人忍不住低呼出声。这个数字,比半年前A轮融资的投后估值32.6亿美金,暴涨了超过270%!
萨拉的眉头紧紧蹙起。
即使被陈默说服,认可了“战略溢价”,但这个涨幅依然过于激进。
接下来的谈判,进入了最为艰苦的拉锯战。
多方围绕估值、投资额度、资金用途的具体比例、董事会席位、以及一系列保护性条款,展开了寸土必争的较量。
谈判快要进入尾声时,焦点最终出乎意料地集中在了一个新的问题上:控制权与上市后的博弈。
软银的代表,一位日裔美籍的投资董事,态度强硬地提出:
“孙先生非常看好瑞子咖啡的全球故事。
愿景基金愿意领投此次B轮,但要求获得一个董事会席位,并且在IPO后,享有超过其股权比例的超级投票权(SUperVOtingRight),以确保公司战略的长期稳定。”
中东基金的代表虽然没明确要求超级投票权,但也暗示希望获得一定的董事会观察员权利,并对重大决策有否决权。
高盛和鹅厂则倾向于保持现有管理团队,特别是李携耀和陈默的绝对控制力。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变得紧张起来。
这不再是简单的估值博弈,而是涉及公司未来命运的控制权之争。
软银的条款一旦答应,李携耀和陈默虽然短期内能拿到更多钱,但未来很可能被资本掣肘,甚至存在被踢出局的风险。
李携耀的脸色变得极其难看。
他创立的公司,他一路狂奔带大的孩子,绝不甘心就此拱手让人。
就在他准备严词拒绝时,陈默轻轻按住了他的手臂。
陈默看向软银的代表,脸上甚至带着一丝淡淡的微笑:
“山本先生,软银的实力和对科技行业的洞察,我们深表敬佩。
愿景基金的加入,对瑞子咖啡的全球化无疑是巨大的助力。”
他先礼后兵,话锋随即一转,语气依旧平和,脸上却写满坚定:
“但是,超级投票权的要求,我们无法接受。
瑞子咖啡能走到今天,依靠的是李携耀先生领导的团队对市场的极致洞察、近乎偏执的执行力和破釜沉舟的勇气。
这种企业家精神,需要的是充分的信任和决策空间,而不是来自资本端的过度干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
“我相信,无论是鹅厂、高盛,还是软银,投资瑞子咖啡,最终投资的是李携耀先生这个人,以及他所领导的这个团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