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B轮谈判 (第2/2页)
“依托华兴海外研究所和大型办事处选址,共享其成熟的物业、物流乃至部分本地化资源,瑞子以近乎零成本的方式完成了初步的海外市场试探和品牌露出。
这种‘借船出海’的战略,巧妙至极,效率惊人。”
萨拉顿了顿,话锋却悄然一转,如同柔和的音乐中突然插入一个不和谐音:
“但是。”
会议室内所有人的心弦都为之一紧。
“但是,这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新的......‘故事’。”
萨拉身体微微前倾,目光锐利地扫过李携耀,最终落在一直沉默不语的陈默身上。
“资本市场喜欢单纯、清晰、易于理解的故事。
‘星巴克的华国挑战者’,这是一个好故事。
‘依托巨无霸企业生态资源快速崛起的现象级品牌’,这也是一个好故事。
甚至‘技术驱动、效率至上的新零售样本’,这同样是一个好故事。”
“但是,”她再次强调了这个词,“当一个品牌同时讲述这三个故事,并且突然加入了‘出海先锋’这个更宏大、也更冒险的章节时,投资者的困惑会大于兴奋。”
她指尖轻点,屏幕切换,显示出几家国际知名市场调研机构对瑞子海外门店的初步分析报告摘要,措辞谨慎,多以“观察期”、“样本有限”、“模式待验证”为主。
“海外市场的复杂性远超国内。
本地口味偏好、劳工政策、供应链管理、文化隔阂......
每一个都是潜在的巨坑。
瑞子目前这两百多家海外店,因其特殊的选址即华兴园区内部或毗邻,服务对象超过70%仍是华兴海外员工及华人群体,并未真正接受当地主流市场的检验。”
“高盛,以及本轮其他潜在的投资人,非常欣赏瑞子的锐气和华兴生态带来的独特优势。
但我们担忧的是,过早背负‘全球化’的叙事,会分散管理层的精力,模糊业务的焦点,并将估值拉到现在的高度。
是需要更长时间、更多资本去证明的高度。”
萨拉的声音依旧平稳,却抛出了本轮谈判最核心、也最出乎瑞子团队意料的冲突点:
“因此,我们的投资意向,基于一个前提:瑞子需要明确其未来十二个月的战略优先级。
是继续深耕国内,巩固万亿国内市场的基本盘?
还是抽调精兵强将,真正开始为一场胜负难料的全球化战争做准备?”
“我们需要一个清晰的答案,来评估风险,来定价未来。”
她身体后靠,露出一个职业化的微笑:
“当然,无论选择哪条路,高盛都愿意提供全力支持。
只是,不同的选择,对应不同的估值模型和资金规模。”
会议室内落针可闻。
李携耀的喉结滚动了一下。
他预想过资本会对烧钱速度、盈利预期提出质疑,甚至可能再次试探对赌的可能,却万万没想到,最大的阻力竟来自于他们引以为傲、并视为意外之喜的“出海”尝试。
资本竟嫌他们“跑得太快”、“故事太复杂”?
这简直是......太荒谬!
他下意识地看向陈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