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 执棋人 (第1/2页)
在摩尔定律逼近极限、设计复杂度指数级攀升的今天,没有颠覆性的效率提升,就无法支撑起海思越来越激进的芯片设计蓝图。
按部就班地遵循所谓的“工业标准”,只会被对手越甩越远。
关键在于平衡,在于融合,在于......掌控。
他需要张哲那根“压舱石”的尺子,也需要钟耀祖那把“开疆拓土”的尖刀。
他更需要冯亦如这个总体负责人,真正学会如何将这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而不是被它们拉扯撕裂。
陈默端起咖啡杯,抿了一口。
冰凉的液体带着咖啡的焦香滑入喉咙,带来一丝舒爽和清醒。
这半年来,EDA链条的整合,在高压和冲突中,并非毫无建树。
禾芯科技(HeSinTeCh)的3DEM引擎核心代码和200余项核心专利,已经完成了法律层面的完全接收和技术文档的初步消化。
张哲团队的加入,极大地增强了华兴在高频、高速芯片设计仿真方面的能力储备。
虽然整合初期摩擦剧烈,但其核心算法库已经初步完成了对华兴高斯数据库的适配,部分模块的仿真效率在标准接口下提升了20%。
这证明了禾芯本身技术的价值。
与华大九天(Empyrean)的战略合作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双方在模拟/混合信号IC设计工具和平板显示(FPD)设计工具领域实现了部分基础算法库的共享,显著缩短了华兴在这些成熟领域工具链的国产化进程。
更重要的是,联合中芯国际、华虹等国内龙头FOUndry(晶圆厂)建立的“国产PDK联盟”,在概伦电子(Lankedin)奠定的器件建模基础上,已经初步构建起了一个去丑国化的工艺适配生态雏形。
这是未来供应链安全的关键一环。
最核心的突破,依然在钟耀祖团队主导的自研攻坚上。
“盘古”P&R(布局布线)引擎:经过持续迭代和与“混沌”协议的深度磨合,其AI驱动的布局优化能力已趋成熟。
内部在7nm测试案例中(正是麒麟980的某个关键模块),对比国际主流工具,在达到同等签核标准(时序、功耗、面积、DRC/LVS清洁度)的前提下,芯片面积优化稳定在6.5%-7%,总功耗降低维持在4.5%-5%,运行速度(时序裕量)提升稳定在12%-15%。
这组数据,已经通过了台积电N7FF+工艺节点的多轮联合验证,获得了实质性的认可。
这是颠覆性的效率优势!
“伏羲”AI时序收敛助手:在7nm及更先进节点的复杂设计中,其表现愈发惊艳。
通过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的结合,“伏羲”不仅能大幅缩短关键路径的时序收敛周期(平均缩短60%以上,部分极端案例达75%),更能主动预测和规避潜在的时序热点区域,将后期反复迭代的痛苦过程压缩到了极致。
这极大地释放了设计工程师的生产力。
自动热点检测与优化模块:基于芯片热成像模拟和AI预测,该模块已成功应用于多款芯片的后端物理验证阶段,提前识别并优化了热密度超标区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